采油二厂物联网系统为油气生产保驾护航。 本报通讯员 王涛 摄
“A11应用系统可以实时将异常情况进行提示并分析,提高了问题的发现效率和分析的准确率。同时延长了前线员工的巡检周期,也降低了资料员的劳动强度。”4月4日,A11油田物联网中控室员工说。
采油二厂作为中石油集团公司“A11示范工程试点”科研单位之一,于2013年开始进行物联网系统化、规模化建设,2016年年底示范工程建设完成,截至2018年年底,全厂物联网建设覆盖率采油部分达到50%,站库部分达到100%。
在采油二厂“大干100天”上产会战期间,以A11油田物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兴油手段,正在该厂发挥积极作用。
推进“科技兴油工程”
2月2日,采油二厂召开2019年科委会,汇报总结了2018年科技工作完成情况及2019年科技工作安排。
2018年,采油二厂持续推进“科技兴油工程”,注重科技工作顶层设计,依托“十三五”科技规划,结合年度勘探开发重点部署,围绕玛湖斜坡区、克乌断裂带、重大试验、老油田稳产、高效工程技术配套、智能油田建设等重点工作,共实施6类30项重点科研课题,其中《克拉玛依油田一、三区石炭系油藏扩边新增储量计算研究》《一、三、五区克拉玛依组油藏开发调整及稳产对策研究》等7项获油田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奖励,职务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8项。
该厂通过强化科技项目过程管理,加强外协项目的跟踪、检查、验收工作,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严把外协项目过程控制、成果验收关,确保取得预期成果。
科技管理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突出水平、突出质量、突出效益,积极推进项目实施落地。通过深入开展老区稳产及重大开发试验课题攻关,砾岩油藏精细调控水驱技术已形成,二元复合驱、聚合物驱、CO2驱开发技术稳步推进,保证了油田递减控制在8.3%。通过实施A11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构建了“厂、作业区级中控室<=>生产现场管理”的新型劳动组织结构,实现“集中监测、无人值守、故障巡检”,全自动作业区人均管井数由3.5口提高到11.5口,为采油二厂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9年稳产200万吨以上
多年来,该厂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原油产量已第九年持续稳产200万吨以上,老区递减率控制在8.3%。
该厂通过六中区克下组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六七区筛管完井水平井储层解堵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6个老区稳产及工程技术配套科研项目的开展,有力的保障了老区稳产工作的顺利实施,实现科技增油10.6万吨,为顺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同时,该厂开展《采油二厂2018年油藏评价方案研究及探明储量计算》项目,石炭系内幕整体评价,老井白808、白815井分别获得日产油8.8吨、42.3吨高产油流。新增含油面积4.26平方千米,探明地质储量512万吨。
特别是坚持“评价产能一体化”,克百富油区及玛湖大油区整体评价取得突出成绩;七东1聚合物驱重大试验“分级梯次注入”,递减减缓,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加强水平井跟踪,工程地质一体化,确保水平井高效投产等项目攻关,不仅为2018年稳产打下了基础,更为今年“大干100天”原油上产会战提供了技术支持。
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采油二厂是高探明程度的老油田,再加上多年来注水式开发,油田稳产和上产都面临极大的难题。采油二厂加强科技兴油,强化勘探开发一体化,攻关水平井开发技术,深化增产提效,就是为了帮助油田实现稳产、上产,特别是在如今‘大干100天’的特殊时期,让老油田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为油田持续稳产做出应有贡献。”采油二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所长李想说。
2019年,该厂围绕全厂原油产量目标,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大干100天”,坚持“科技兴厂、科技兴油”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开展油藏评价、二三结合老区稳产工程、重大试验技术攻关、采油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生产数据智能预警分析及经济效益智能分析等项目,推动“智能油田建设”,为该厂持续稳产提供动力之源,为该厂上产会战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