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正以趁势而为的魄力探索着CCUS规模化发展之道。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新疆油田唯有紧跟时代召唤、强化技术攻坚、秉持先立后破的定力。趁势而为,方能以绿色动能激活传统能源企业的“第二春”
在气候变化倒逼全球能源转型的今天,CCUS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如同一把打开绿色未来的钥匙,既关乎国家能源安全、能源革命,更承载着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
新疆油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正以趁势而为的魄力探索着CCUS规模化发展之道。
从全流程保障碳源安全获取到破解“有效控制气窜”这一世界性难题,从一块块试验田扩展至准噶尔盆地东、中、西部注碳全覆盖……目前,新疆油田不仅成为全国注碳规模最大的CCUS产业基地之一,还将全力推进CCUS—EOR(碳捕集、驱油与封存)全技术攻关,加速打造一套成熟的CCUS“新疆方案”。
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新疆油田唯有紧跟时代召唤、强化技术攻坚、秉持先立后破的定力,趁势而为,方能以绿色动能激活传统能源企业的“第二春”。
趁势而为,首在回应时代之问。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性,要求能源行业必须直面减排与发展的双重挑战。新疆油田的CCUS实践,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主动回应。从准噶尔盆地“四纵两横”碳环网蓝图,到“CCUS/CCS1000万吨全覆盖”的远景目标,新疆油田将CCUS纳入“2112”四大工程,以埋碳驱油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既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又将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形成“以碳治碳”的闭环。这启示我们:唯有将技术革新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才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航向,开拓新局。
趁势而为,成于技术攻坚与开放协作。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CCUS技术涉及碳源捕获、运输、注入、封存全链条,单靠一企之力难成气候。新疆油田的突破,得益于“内外兼修”的协同思维:对内,攻关混相驱替、气窜调控等核心技术,注碳设备保障系数提升至1.3,数据远传系统实现注碳作业面100%监控覆盖;对外,培育准噶尔盆地东西部优质碳源市场,以市场化竞争降低碳源成本,并联合院士、高校及高新技术企业等打造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打通煤、电、油、气、新产业链,构建“新能源+碳捕集”产业生态。这种技术自立与开放合作的双轮驱动,恰如“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未来,新疆油田还需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CCUS“新疆方案”不断优化升级。
趁势而为,贵在先立后破的智慧。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业界周知,CCUS技术从试验到推广,需跨越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的“三重门”。新疆油田的实践,展现了一种蹄疾步稳的智慧:以“立”为先——通过近十年技术积累和现场试验,验证了准噶尔盆地开展二氧化碳驱油的可行性以及埋存的安全性;以“破”为继——未来,还将在准噶尔盆地打造多个注碳试验区……这一节奏恰是“等”的毅力与“进”的勇气的辩证统一。同时,也证实了新疆油田的CCUS之路,既是能源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也为气候治理提供了“破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