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重磅评论
《岁月》照山河
高宇飞

克拉玛依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5月30日晚,市文博院(展览馆),市民观看沉浸式剧目《克拉玛依博物馆之夜·岁月》。

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岁月》做到了;让艺术零距离走进群众,《岁月》做到了;让各年龄段群众深深爱上剧目,《岁月》做到了;让观众看完说“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岁月》做到了……这不是夸张的说法,而是我观看演出后的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

由克拉玛依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精心打造的沉浸式剧目《克拉玛依博物馆之夜·岁月》(简称《岁月》),自5月20日在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展览馆)首演,近日已完美收官。该剧目通过舞台剧、情景剧、快板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采取了行进式的观演方式、沉浸式的观演体验,将观众拉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峥嵘岁月,在沉浸式体验石油工业和城市发展史中,感受开拓者们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激励新一代克拉玛依人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并为创造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

《岁月》这部剧的特点在于,模糊了历史与当下的关系,缩短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突破了文物与现实的界限。短短60分钟的表演让人意犹未尽。谢幕时,很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也只有真正走进现场,才能感受到这部剧目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沉浸式互动式演出犹如“穿越”

从拿到门票的那一刻,就立刻让人感受到了《岁月》这个剧目的不一般。门票分为四种,右下角分别印着“采油队”“钻井队”“地质队”“生活队”,每张门票上还附带一张小小的土黄色“粗粮票”,颇具年代味儿,也令观众多了一份小小的期待。

根据手中的票的不同,观众们也被分为“采油队”“钻井队”“地质队”“生活队”四个队伍,然后大家在举牌的“领队”带领下纷纷去“报到处”“报到”。

这时,观众就是演员,也是当年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克拉玛依参加油田大开发的石油工人。身处其中,很难不被感染,观众好像立刻被带回了几十年前那个“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燃情岁月。

在“奔赴岗位”过程中,“领队”起头带领大家唱着《团结就是力量》。铿锵的歌声,瞬间点燃了大家激昂的斗志,饱满的情绪似乎鼓舞着观众要在石油战场上大干一场。

这样的场景在小剧场是很难实现的。那么,《岁月》的演出场地有多大——整个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室内室外都是舞台,商店、娱乐场地、地窝子、石油开发现场……各种场景一应俱全。

叫卖着零食的店员、一起K歌的工友、纺线的女工、随意坐在地上吃饭的工人……置身其中,犹如体验了一场“穿越之旅。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一辈石油人来说,自然是无比亲切,仿佛回到了过去。对于年青一代来说,似乎面前就是祖辈父辈曾经战斗过的岁月,也或许是自己儿时的岁月。对于孩子来说,更像是一种有趣新奇的生活体验。

近年来,沉浸式互动式演出逐渐流行起来。但在像克拉玛依这样城市规模较小、剧场艺术尚不发达的城市,这样优秀的剧目并不多见。《岁月》做到了,这正是这部剧的难能可贵之处。

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又不违和

从我们平常接触到的剧目来看,一般还是以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话剧就是话剧,舞剧就是舞剧,歌剧就是歌剧,其中掺杂别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也有,但不会很多,一个剧目能够展现两到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就算很不错了。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岁月》这部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居然那么多,快板、情景剧、音乐剧、舞蹈……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尽管貌似多种艺术形式杂糅,但却不会让人感到违和。

比如,演出开始后队员们报到时,就是一场石油会战的动员大会情景剧。背景音乐此时是《社会主义好》,领队用铿锵有力的话语欢迎着参加会战的石油工人的到来,并鼓动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此刻,石油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感动着每一个人,红色教育、爱国教育就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中浸润到每个人的心田,再多的言语都是多余的。而这种效果,情景剧再合适不过。

随后的场景,是讲述1956年10月1日北京国庆节典礼,为纪念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带有“克拉玛依”字样的巨大模型车得以亮相并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的故事。为了纪念这一时刻,剧目又用上了快板表演,欢快、嘹亮、节奏感强烈的快板声、说唱声,让零距离观看演出的观众的自豪感、喜悦感油然而生。

剧中还再现了一个突发井喷的场景。这是用舞台剧展现的。从事发时十分焦急的广播声、事发时的紧急场面、救援时的危险而又艰难的场面到处置成功后众人万分激动的场面,井架下的演员们奉献了一场精彩刺激的表演。距离舞台咫尺之隔的观众的心情,随着救援的进行也跟着波澜起伏,感同身受。这样的场景,用舞台剧的形式来表现,就能带来震撼人心的效果,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艰难,与随时面临的可能夺去生命的巨大风险。

对没有接触过油田开发的人来说,这部剧让他们对祖辈父辈们艰苦奋斗的场景和历史有了深刻的触感,有助于他们进一步了解和理解祖辈父辈们的不容易,对激发他们的爱党爱国之情、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续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极具教育意义。

奇妙的“粗粮票”情节设计

一部成功的剧目,一定会有一些细节和情节令人难以忘怀。也许过了很多年,人们不经意间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岁月》这部剧,我认为针对那张不起眼的“粗粮票”的情节设计,实在太妙了。

在行进式演出过程中,走着走着,观众们忽然就听到了“卖爆米花咯”“卖冰棍咯”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十分亲切,让很多人想起了小时候卖货郎走街串巷的情景。

循着声音望去,左右两个摊子周围已经挤满了人,大家举着“粗粮票”纷纷抢购。不一会儿,有的人兴冲冲地拿着一盒爆米花离开,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有的人喜滋滋地买到了一根乳白色的老冰棍,迫不及待地拿起来或咬一口或吮吸一下。看起来,这就像一个意外之喜,每个人都心满意足。

如果没买爆米花或者冰棍,“粗粮票”也不会作废。再往前,走进“地窝子”里,一间厨房里还有人在热情地卖着窝窝头。递上“粗粮票”,购买一个或白或黄的窝窝头,再配上一点咸菜,让人食欲大增,简直是绝配。因此,不少观众就有点后悔,也有点惋惜,“早知道买窝窝头吃了”。这其实也是一个惊喜。

观看演出,还能免费吃点喝点,体验一下老一辈石油工人往昔岁月中生活的点滴,确实很有趣。

当然,如果主办方能早点告知观众,还有窝窝头可买,也许就更贴心了。但是,演出嘛,有意外、有惊喜、有遗憾,其实也挺好,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这样的体验,在其他剧中几乎看不到,体现了编剧的用心——是真正站在了观众的角度了解观众的需求,贴近观众的生活。这样的情节,怎能让人不喜欢?

总体来看,整场演出全程无“槽点”,生动诠释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重现”,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博物馆存在的价值。观众在追寻石油前辈足迹的过程中,接受了一次石油精神教育,大家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净化,精神一次次受到洗礼。大家还能深刻感受到,幸福不是靠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靠谁赐予的,不是坐等而来的,而是靠辛勤的双手换来的,是奋斗出来的。

对当下的克拉玛依各族群众来说,这部剧还告诉我们:六十多年前,为了党的伟大事业,为了新中国的石油工业,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各族党员干部群众是如何团结一致、亲如一家,如何战天斗地、感天动地、改天换地的。今天,身处新时代,各族群众还有什么理由不搞好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个剧目,值得看,更值得继续演下去!


时间:2023-07-1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