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峰
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
说干就干。新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立强5月18日在《中国石油报》刊发署名文章《系统推进人才强企工程 为青年创造更好成长环境》的同时,公司就开始了实操层面的动作——
5月17日,新疆油田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座谈交流;5月22日,新疆油田公司与石河子大学座谈交流。两次座谈交流,都把“人才交流培养”作为了重要议题。
毫无疑问,这一系列的活动,是对杨立强署名文章中“前移后拓青年培养链”的落实。
这两次活动的新闻报道篇幅都不长。正所谓“字越少事越大”——我认为,这种举措是新疆油田公司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油田的“大计”。
因为新闻报道较少涉及两次座谈交流达成的具体的合作意向措施,所以,本着期望新疆油田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初衷,我谨就公司与两所高校具体的合作方式和措施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建议。
第一,将新疆油田公司作为这两所大学甚至其他更多高校的教学实训基地。高校中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调整,针对新疆油田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的结构性调整,把一些课程放在新疆油田公司的科研生产现场进行。
这样一来,对学校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对公司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选用人才的准确性。
第二,新疆油田公司选派科技人员担任大学客座教师。一方面,科技人员担任高校教师对于高校的最大价值是提高了教学的实践性,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给人一杯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授课的全过程,对于科技人员本身就是一个总结归纳提高的过程,有助于科技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这种“高校客座教师”的荣誉,对科技人员是一种高质量的激励措施。
第三,借鉴国际范围内部分名校的CO-OP模式。CO-OP模式的全称是“Cooperative education”,直译成中文是“合作教育”。主要内容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种项目。学生首先通过入学考试并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完成学校学习任务并通过企业面试后,正式进入企业工作;工作期间,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CO-OP项目完成后,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发放结业证书。
这种模式多方受益——通过真实的工作实践,让企业得到最合适的生力军,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企业,让校方打磨出最优质的人才培养战略。
实际上,上述三点建议的本质,就是“产学研相结合”。
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该系统的核心部门,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成果、育人、信息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符合社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机制,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
但是,产学研相结合的“门槛儿”较高——
首先,企业所属领域要能够代表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或者是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行业。
其次,企业必须处于现代化进程中,有着良好的发展预期。
第三,企业内部最好拥有完备的科研创新系统。
幸运的是,新疆油田公司正是这样一家企业。他是传统油气生产向着综合性能源企业转型的中央企业,是捍卫国家能源安全的企业,是具有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拥有多项国家级创新成果的企业,是沿着清晰的“三步走”战略踔厉奋发的企业。
所以我认为,“产学研结合”是新疆油田公司青年培养端口前移的好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