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重磅评论
我们为什么应该深感幸运?
唐跃培

连日来,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典带来的强烈震撼与无比喜悦之中。在这种震撼与喜悦之中,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与荣光,我们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回荡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旋律,我们的嘴里不由自主地哼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深情歌词,我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那么,在这种震撼与喜悦之中,我们是否清晰地意识到了作为一名今天的中国人是多么幸运呢?

无论是进行纵向对比还是进行横向对比,作为一名今天的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深感幸运。

我们为什么应该深感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

今天的新中国不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有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70年辛勤奋斗创造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实力。我们今天拥有的综合国力,使我们彻底摆脱了1840年以后任列强欺凌的百年屈辱状态。我们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直了,站稳了,站成了一种令世界上任何敌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的强大存在。新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尽管时不时有人矫情地把“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对立起来,但事实已反复地证明:虽然“大国崛起”不一定天然地带来“小民尊严”,但没有“大国崛起”绝对不可能有货真价实的“小民尊严”。只有一个实力强大的祖国,才可能赋予每一名公民那由富足、自由、平等、安全、受他国人民敬重构成的真正的“小民尊严”。今天,实力强大的祖国给了每一名公民前所未有的尊严。生活在这样一个日益强盛的国家,我们难道不应该深感幸运吗?

我们为什么应该深感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与动乱的国家。

人类有据可考的数千年历史中,一个国家总体上摆脱了战争与动乱困扰的状态并不多见。就在当今的世界,正在饱受战争、恐怖袭击之害的国家也并不鲜见。今天的新中国,已经在总体上处于摆脱了战争与动乱的太平状态。没有战争,没有动乱,意味着我们每一名中国公民的人身财产从总体上讲是安全的。我们用不着处于朝不保夕的巨大恐惧中,我们用不着在早晨走出家门的时候担心晚上很可能回不了家。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全的国家,我们难道不应该深感幸运吗?

我们为什么应该深感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基本消灭了饥寒的国家。

吃得饱,穿得暖,摆脱饥寒交迫的困境,是每一个人的最基本诉求。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困境,人类已经抗争、奋斗了几千年。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真正能让全体人民吃饱穿暖的年代少之又少。在今天的中国,有的人吃得好一点,有的人吃得差一点,有的人穿得好一点,有的人穿得差一点,但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外,可以说已经没有人仍然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生活在一个人人吃得饱、穿得暖的国家,我们难道不应该深感幸运吗?

我们为什么应该深感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二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我们从写信、走路、骑自行车到用手机、坐飞机、拥有私家车,这个生活巨变的过程仅仅只用了二三十年。这个飞速发展的进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个中国人活的这二三十年相当于西方人活了二三百年,意味着我们的人生体验是西方人在相应时段内的几倍乃至十倍。生活在这样一个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如此丰富体验的国家,我们难道不应该深感幸运吗?

我们为什么应该深感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景光明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崩溃论”在不少西方学者、政客的嘴里就一直没有消停过。时至今日,面对日益强盛的新中国,这些西方学者和政客再叫嚣“中国崩溃论”时,声音已越来越虚怯。今天,一些国家在发展上陷入无解的停滞,一些国家正深受移植“西方模式”后水土不服之苦,一些国家仍挣扎于战争与动乱的泥潭之中。在一片混乱与混沌中,新中国已经找到了通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正在沿着这条人间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我们的生活必将变得更加美好。生活在这样一个拥有无比光明前景的国家,我们难道不应该深感幸运吗?

就个体而言,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肯定都有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这是十分正常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让自己的每一名公民在个人的生活中不遇到任何挫折与困难。而且,从根本上讲,个人生活的重大挫折与困难的解决,还得依靠国家的强盛。国家越强盛,个人的生活才可能越顺利。因此,尽管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但只要我们的国家在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不断迈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有极大的可能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正向着现代化强国大踏步迈进的国家,我们难道不应该深感幸运吗?

在深感幸运的同时,作为新中国的公民,我们每一个人又应该怎样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新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顺、让我们拥有的幸运更多更大呢?

时间:2019-10-0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