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赵西娅
“十里高地四成氧,寒风怒号沙癫狂”,这是位于昆仑山的龙煤新疆公司普阳煤矿环境的真实写照。23岁的大学毕业生王成福就工作在这里。
7月13日一早,戴上安全帽、头灯、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坐着矿山架空乘人索道,王成福,这位普阳煤矿生产技术部技术员,深入地下700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天,他的任务是进行顶板离层和巷道围岩的观测。“观测不及时不到位,巷道如果发生变化很可能造成冒顶,不能有一丝马虎。”王成福说。
2019年,王成福从新疆工程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后,做出了重要选择——奔赴南疆基层一线,投身采矿事业。
“位于海拔3000米的昆仑山上的这个矿山,就是我今后工作的地方吗?”初来矿区,王成福反复问自己。
王成福所在的普阳煤矿地处和田县布雅矿区,一年365天,有200多天飞沙走石,最大风力超过13级。方圆几十公里,寸草不生,加上山路崎岖,往往一两个月才能下趟山。信号不畅、网络不通,对他也是巨大的挑战。
之后的工作实践中,王成福在矿区里找到了让自己安心留下来的答案。
师傅范有宝告诉他,普阳煤矿建矿初期只有几十个人,住宿条件简陋,既要克服恶劣的风沙天气,还要忍耐蚊虫叮咬,有时一个月也吃不到一顿新鲜蔬菜。正是一代代人的接力,才使得煤矿年产量由最初10来万吨达到目前90万吨。
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这个新来的大学生关爱有加,老技术员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王成福成长,矿区领导为他的成长架桥引路,让他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和磨炼……王成福被“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氛围包围着,渐渐打消了顾虑,工作渐入佳境。
去年,王成福在担任技术员期间,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连续40多天,在工作面搬家回撤时,他每天入井10小时以上,与矿工们一起参加了每一个工作流程,见证了每一台设备的撤出、安装。“一到下班时不想再多走一步路,那时才真正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的辛苦。”那次后,王成福更加坚定了要在昆仑山上绽放青春光芒的初心。
作为技术员,王成福平时主要负责作业规程、实操技术措施的编制,以此不断提高和完善矿区的安全系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需要向前辈学习,向书本学习。”王成福说。
最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重要回信后,已是入党积极分子的他难掩激动之情。“总书记说‘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深有体会。我们青年人就是要在基层的大熔炉中锤炼过硬本领,主动挑大梁、扛重担、打硬仗!”无奋斗,不青春,王成福说,要让青春在为采矿事业的奋斗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