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全媒体记者 晁 瑾 苏璐萍 于梦冉
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韩 亮
“云超声”“云阅片”“云诊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区各地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纷纷探索“云医疗”模式,破除医院“围墙式服务”,让患者隔屏便能享受医疗服务。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区“云医疗”加速发展,有效缓解了线下诊疗压力,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受到患者好评。
基层“云”共享优质资源
7月8日12时,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罗东辉如约连线了墨玉县人民医院医生团队,两地医生“面对面”讨论分析,在“云端”为该县一位62岁的脑梗塞患者进行会诊。疫情期间,该院还将远程会诊平台接入发热门诊,让专家为基层患者在线分析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依托自治区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云”平台,我区已逐步建立了以国内优质医疗资源为技术指导,覆盖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远程医疗网络,并将“云触角”延伸覆盖至1002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让基层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各地各级医院疑难病例大多采用远程诊疗模式。作为自治区远程医疗分中心的自治区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仅今年上半年会诊量就达25680例。为更好地帮助基层医院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自治区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于3月开通绿色通道,将有会诊需求的各级医院接入远程会诊中心,提供24小时远程医疗服务。通过远程会诊、心电诊断、病理诊断、影像诊断,让疑难危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目前,我院远程会诊中心上连北京、上海等省市46家知名医院,下连以县级为主的150家医疗机构。”自治区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副科长段燕说,“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患者受益。”
分级诊疗在“云”间穿行
6月25日,洛浦县恰尔巴格乡加依托格拉克村村医穆排热其·麦提赛迪通过远程系统连线洛浦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为村里的一位糖尿病患者调整用药。与此同时,在洛浦县人民医院远程影像中心,医生正在“云阅片”,为乡镇卫生院上传的影像资料出具检验报告。
洛浦县人民医院院长王飞介绍,乡镇卫生院从事影像学的医务人员严重不足。通过远程影像共享,该院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高效模式,“云数据集中存储,信息互通共享,切实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今年,洛浦县实现了“云超声”,专家通过远程指导基层医生进行更精准的操作。同时,“云心电”远程终端设备也已经铺设至10个乡镇40多个行政村,基层的胸痛患者因此享受了“云照护”。
去年,“磁控胶囊胃镜5G远程操控”项目在洛浦县人民医院落地。借助5G远程医疗技术,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由专家做后盾的“无痛无创”胃镜检查。“远程云”使偏远地区医院与上级医院尤其是大医院的交流,从指导、规划层面的“问诊”升级为“看诊”,基层医院的业务水平在“云医疗”中得到了提升,有效推动了分级诊疗。
“云”服务让就医更便捷
7月6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做完手术回到河南老家的患者李军,在线预约了邮寄病历服务。第二天,该院医务部病案统计工作人员就将病历复印出来并邮寄给他。“开通网络病案复印邮寄预约服务,有效避免了患者在院内排队等待,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效率。”该院医务部副主任杨淑梅说。
“云”服务以其零接触、不存在病毒交叉感染风险、可及性强等优势,受到青睐。大量患者通过“云医疗”进行了专业咨询,解决了复诊、续药等问题。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云复诊”减少了患者到院看病的等候时间。同时,通过“智慧药房”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人在家中坐,药从医院来”的便捷诊疗模式。
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将病历复印的业务迁移至网上,提供网上申请病案复印服务,节约了患者时间。
手机一键下单,护士上门服务。7月6日,家住乌鲁木齐市西城街的张仲福到了更换导尿管的日子,儿女都在上班,无法送他去医院,他通过“家庭医护”APP预约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的护士上门,为他更换了导尿管。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慧介绍,该院上线“网约护士”服务已有一年,这项服务主要面向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群体。目前可提供更换胃管导尿管、普通换药、压疮护理等15项服务,“医院将持续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云医’‘云药’‘云护’‘云康’信息化网络,为患者提供就诊全周期的‘云上服务’。”刘慧说。
记者手记
让“云医疗”普降服务“及时雨”
□苏璐萍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技术逐渐成熟,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联合创新、共建共享的“互联网+医疗”加快发展。
疫情以来,“云医疗”更是成为各地刚需,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借助“云诊断”等服务,用一则则在线医嘱,一个个线上诊疗意见,一声声远程叮咛,构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命防线。
“云医疗”在降低患者交叉感染、实现患者就医行为“物理隔绝”的同时,也打破了医疗资源的地域限制。通过远程医疗网络,患者即使在村卫生室也能获得上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救治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不少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都可在网上完成,为患者就医带来极大便利。
事实证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云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普遍认可。“云医疗”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现实需要,也有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必能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健康新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