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疆内新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永远忘不了脱贫摘帽那一天”

伊宁县青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堆齐牛录乡佛营村烹调师培训班上为村民传授烹饪技艺(2019年3月1日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邹懿摄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脱贫攻坚大事记

编者按

柏油路修到家门口,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安居乐业……一幅幅温暖的生活景象,定格了我区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在摘掉贫困帽的奋斗历程中,蕴含着许多难忘瞬间和感人故事。让我们走近亲历者,通过他们的讲述,共同回放那一幕幕难忘的画面。

□全媒体记者/董亮

2017年11月1日,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宣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脱贫摘帽。

当从同事的电话中得知这一消息时,参加“访惠聚”驻村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扶贫办党组书记、副主任李炜正在走访入户,他将激动的心情埋在心底。凌晨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躺在床上的李炜却久久无法入睡:与同事们挨家访民情、问民生的日日夜夜,贫困户从不愿外出就业到主动去县城打工……这一幕幕场景、一张张笑脸,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不断闪现。

“搞扶贫工作这么多年,永远忘不了脱贫摘帽那一天。”李炜说。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该县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精准到人、精准到户,精准识别8个乡镇的2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01户10847人。按照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的要求,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帮扶以及援疆扶贫“四位一体”扶贫战略,举全县之力整合各方力量合力攻坚。

李炜介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努力,2016年底全县29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降至3%以下,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017年经过国家第三方验收,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底至今,县里扶贫工作主要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主。

“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转变老百姓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这既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也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李炜说,县里29个贫困村有很多是在山区,人均耕地少,增收致富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就业。在这一点上,县里下大力气,一方面通过走访入户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一方面通过典型的选树、评比等活动,积极教育、引导老百姓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阔洪奇乡亚尔胡斯亚尕奇村有一家贫困户,夫妻两人带着三个孩子,人均年收入不到2300元,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夫妻俩不愿意外出打工,扶贫干部走访入户做工作怎么也说不通。干部就反复耐心地给他们讲,到县城打工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固定的工资,孩子在县城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终于,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县城打工,现在夫妻两人一个做保安、一个做保洁员,一家住上了廉租房,3个孩子也都在县城上了学。后来大家开玩笑说“现在回去吧”,他们不好意思地说,那是以前,现在还想着要在县城买房呢。

“树立身边的脱贫典型,营造好宣传氛围,这让贫困群众更容易接受新观念。”李炜说。

加尕斯台镇阿克亚尔村村民吐尔汗巴衣·吾格斯巴衣,3岁的时候因为高烧双腿截肢,只能用手走路,但是他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家里不仅养着鸡、牛、羊、马和毛驴,平时还到处去打工,农闲去博乐摘棉花。2016年他承包了村里的50亩地种着红花,加上自家15亩地,一年净收入近万元。吐尔汗巴衣被村里树为典型,经常在升国旗后、农民夜校里给村民们宣讲。他说:“要过上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人也要勤快。生活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一定能好起来。”村民们听了后深受感动,争先恐后上台表态,要向吐尔汗巴衣学习。

“扶志与扶智是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这就好比一辆汽车,自己发动机不转,光靠别人推着你走,外力一停车就停下来了。”李炜说,“解决了内生动力问题,发动机转起来了,哪怕开始走得慢一点,再通过外力推一把,车就能走起来,越走越快。”

时间:2020-06-17    来源:新疆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