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疆内新闻
特色林果:绿了乡村富乡亲

□全媒体记者/热依达

4月底,在英吉沙县克孜勒乡兰干艾日克村的杏园内,青涩的杏果挂上枝头,杏农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以前村民们不会花心思照看,采摘季一到,就用木棍直接把杏子打落地,或有虫蛀或被摔烂,一股脑儿拿到杏干原料收购商那里,能卖多少卖多少。”英吉沙县副县长吐逊江·肉孜回忆起村里过去的现象。

此时,在莎车县恰尔巴格乡古勒巴格村的巴旦木林里,指甲盖大小的巴旦木果已经探出了“小脑袋”,村民们正穿梭在林间浇水、施肥。

“以前不管熟的生的,一棵树的果实全部摘下来装到一个袋子里,没有成熟的容易被捂发霉。不少农民都习惯用棍子打,这会把小短枝都敲掉,第二年的花芽就会减少10%至15%。”莎车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张强说。

众所周知,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产杏子,莎车县产巴旦木,叶城县产核桃……可这些产自喀什的林果口碑在过去一直未能树立,品质不好、价格不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这让当地特色林果业发展一度陷入了恶性循环。

如何让“喀什产”变“喀什优”迫在眉睫。抓源头,最重要的是提质增效。

2018年,自治区开始大力施行“推进南疆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工作。借此契机,英吉沙县围“虫”而战,通过生物诱杀、人工化防和飞防等方式全力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同时,为农民提供水肥管理、采摘晾晒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今年,英吉沙县投入4600余万元用于9.3万亩建档立卡贫困户果树的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增施有机肥、嫁接改优、修剪、技术服务等,预计实现商品率80%以上,农民增收10%以上。

莎车县则把加快发展以巴旦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和突破口,组建县乡村林业技术员队伍,加强林果管护、施肥、喷药等技术培训,对以巴旦木为主的136万亩林果加强管理,建设了211个标准林果示范园,实行巴旦木托市收购政策,设立收购站点,做好区内外客商服务,确保销得出。加强水肥、花期管理,组织农民施肥打药、放蜂授粉,提高坐果挂果率,2019年莎车县巴旦木总产量达到7.4万吨,增产2.6万吨。

英吉沙的杏子和莎车的巴旦木从“量变”到“质变”是喀什地区特色林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喀什地区已组建10个技术指导服务组赴各县市开展农业生产指导服务,同时派出3个林果业提质增效技术服务指导组,紧扣关键技术环节,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多元化林果技术培训13万多人次。截至目前,喀什地区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到582万亩,形成了以核桃、巴旦木、杏、石榴、红枣为主的南疆林果主产区。

在原有的传统林果种植基础上,喀什各县市因地制宜,不断引进新的品种。莎车县米夏镇夏玛勒巴格村大力发展樱桃产业,通过品种改良、文化牵线、电商促销等措施,让樱桃树成为“摇钱树”。目前,夏玛勒巴格村已定植樱桃树1200亩,几乎家家都种植樱桃树,进入盛果期的樱桃树,亩均收益一般3万多元,最高可达7万元。伽师县依托当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种植新梅,“兴果富民”战略应运而生,通过发展新梅产业加快了该县脱贫攻坚的步伐。

从“喀什产”到“喀什优”,传统林果开启了新的征程,也让新加入的林果“成员”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时间:2020-05-15    来源:新疆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