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疆内新闻
龙头企业:农户增收推进器

□全媒体记者/热依达

4月28日,在莎车县喀拉苏乡永和村,从大棚中移栽到大田里的万寿菊已经长到约20厘米高,村民们正在给它们浇水、施肥。

莎车县从2012年开始引进万寿菊,种植万寿菊的农民逐年增多,这与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息息相关。“我们种万寿菊,企业会给我们帮助,最后也都卖给他们,所以种了不怕卖不出去,也不怕卖不出好价钱。”永和村村民卡米尔丁·阿布都拉说。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莎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杰介绍,从万寿菊种子的选择、购买、育苗、移栽,再到后期的管理,整个种植阶段公司都会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不仅如此,公司还帮助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各乡镇设收购点,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保证技术有指导、产品有销路,激发农民种植万寿菊的积极性,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今年,莎车县计划种植万寿菊13万余亩,成立种植合作社70多个,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30多万人种植万寿菊,预计今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近几年,喀什地区各县市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同时,各地充分运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逐步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农民实现了有就业、有技术、有收入。

目前,叶城县有7家核桃加工企业,165家乡村合作社,实现了核桃从青皮到壳到仁全利用,做到全产业链“吃干榨尽”。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种核桃的收入3669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1%。

英吉沙县建成了以英吉沙杏为主的15.5万亩标准化果园,引入4家杏子精深加工企业;组建了68个专业合作社,带动262个林果专业村。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把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联合起来,实现小农户和大服务的对接,推动了喀什地区农村经济从“提篮小卖”“户自为战”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探索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崭新途径。

“我已经将自家5亩地流转了出去,可以空出时间在厂里工作,一年下来工资就有2万元左右。拿着这些钱我想买两头牛搞养殖,增加家庭收入。”4月27日,在麦盖提县新疆刀郎阳光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六育种场工作的克孜勒阿瓦提乡喀拉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努尔克木·肉孜说。

2017年,恒大集团捐赠5亿元在麦盖提县建设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建成7个养殖场,总建设规模达到13.29万平方米。养殖场采用龙头企业领办的模式,140个村委会占股90.91%,引进专业运营的天山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刀郎阳光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公司向全县140个村委会利润分红2000万元。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目前刀郎阳光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麦盖提全县5万多亩流转土地用于饲料种植,不仅当地的玉米、小麦秸秆成为香饽饽,连过去无人问津的棉花秸秆现在一吨也能卖到300多元。

时间:2020-05-15    来源:新疆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