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来。”……习近平主席二○二○年新年贺词鼓舞着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接续奋斗,书写最美的时代华章。
米热布拉:
唱响奋斗的青春之歌
□记者/赵西娅
如今,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中高建18—2班学生米热布拉·穆太力普成了学校的明星人物,因为在前不久举办的2019年“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一举拿下了砌筑工项目学生组金奖。
“以前,我最大的梦想是走出和田,没想到这次一下站到了全国性的技能竞赛舞台上。”提起这次大赛,米热布拉说出自己的3个“第一次”——第一次出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参加国家级比赛。
米热布拉家在墨玉县阔依其乡巴丘克村。小时候,看着一根根木头在父亲的巧手下变成衣柜、餐桌等精美家具,米热布拉惊叹不已,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长大要做一名工程师。
2015年,初中毕业后,米热布拉考入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施工技术专业。好学、聪明的米热布拉入校不久就引起了专业课老师付千里的关注。米热布拉的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较薄弱,付千里就从常用生活用语和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入手,一遍遍地教,并根据他的兴趣爱好买来课外书籍供其阅读,增加识字量。在付千里的鼓励下,米热布拉读完3年中职后,顺利考入大专,继续学习专业。
在集训的30天里,260块砖砌了拆、拆了砌,米热布拉几乎每天都灰头土脸,满身汗渍,有时连续六七个小时顾不上吃一口饭。“特别能吃苦,集训时手磨出了水泡,却从来没听这孩子喊过一句累!”提起米热布拉,付千里满是赞许。
米热布拉偶尔也有马虎的时候。一次,他切割出的瓷砖差了1毫米就打算交差,受到了付千里的严厉批评。“老师说,建筑产品跟别的产品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这让米热布拉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了敬畏之心:每个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
入校5年,米热布拉已经掌握了测绘、设计、砌筑、镶贴等技术。走上全国技能大赛的舞台,让从墨玉县小村走出的他有了更大的抱负——继续深造,读本科考研,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师,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编辑点评
技能点亮梦想,奋斗赢得未来。职业技能竞赛是弘扬传播工匠精神、发现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掌握一门技能绝非易事,许多像米热布拉这样的年轻人,在奖牌和鲜花背后,是比更多人辛苦的付出,是梦想路上不放弃的坚持。让我们向奋斗的青春致敬,为平凡的梦想点赞!
帮助他人 收获快乐
——记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四年级(4)班学生艾克丹·哈德尔
本报讯 艾克丹·哈德尔是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属小学四年级(4)班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艾克丹的爸爸是汉族,妈妈是维吾尔族。受父母影响,她从小就与各民族邻里友好相处。不管是谁,也不论是哪个民族,她看见谁有困难,都会尽己所能地伸出援助之手。
原先住在艾克丹家楼下的邵云芳老人,因病一侧肢体活动受限。艾克丹经常帮她开门、提东西,帮老人打理家里的花草、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就像多了个小孙女,家里热闹多了。”2019年12月2日,72岁的邵云芳老人一提到艾克丹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平时喜欢在家画画,艾克丹总是早早做好研墨、铺纸这些事,静静地陪在我身边,听我讲述绘画知识。我这个小孙女很贴心,每次来看我总是想着法子逗我开心。”
2018年,艾克丹一家搬家了,离邵云芳老人家有些远,但陪伴不曾改变。艾克丹总会让父母送她去看望老人,“几乎每个周末,妈妈或爸爸都会带我去看邵奶奶,和邵奶奶分享我的校园生活。”艾克丹说。
从小就喜欢跳舞的艾克丹还是社区活动室的一名小“老师”。一有时间,她就去家所在的社区活动室给各族小伙伴教维吾尔族舞蹈,和他们交朋友。
艾克丹说,一次偶然的机会,社区邀请她去活动室当“老师”,在妈妈的支持下,她给小伙伴分享了自己擅长的舞蹈。“大家一起跳舞,很热闹,也让我越来越有自信。”她说。
三年级假期时,艾克丹和妈妈去伊犁看望爸爸,认识了比自己小1岁的塞菲娅·阿如拉木。
在一起玩耍、学习的过程中,艾克丹发现塞菲娅的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决定帮助她。此后,两人从读古诗词开始一点一滴学习拼音知识。艾克丹读一句,塞菲娅跟读一句,遇到难读的地方,艾克丹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示范。
回家后,艾克丹和塞菲娅还通过微信视频,一起朗诵古诗词,分角色朗读童话故事……两人还约定,下次见面要一起分享阅读过的课外书籍。
“妈妈常告诉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自己也收获了快乐。”艾克丹说。
“小代书记”为民办事很靠谱
——记库车县阿拉哈格镇党委副书记代东援
□本报记者/张治立
通讯员/李国琦
“小代书记,你帮我把后院的院墙和护栏修建起来后,我明年要多养些羊和鸡,这样不出家门就有收入。”2019年12月29日,在库车县阿拉哈格镇吉日木勒克村,刚刚脱贫的村民巴拉提·司马义见到阿拉哈格镇党委副书记代东援时,说着新年打算。
巴拉提一家能甩掉贫困的帽子,“85后”的“小代书记”没少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这些吉日木勒克村村民都看在眼里。在代东援的帮助下,巴拉提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庭院改造实现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
近日,代东援获评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代东援在阿拉哈格镇工作7年,熟悉他的群众有很多,他帮群众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当有人夸赞他是党的好干部时,他却说:“南疆乡村,是我放飞青春和梦想的地方。既然选择到基层工作,我就要把基层的事办好,把群众的事办实。”
2012年,代东援从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多个单位看好他,可他的心却飞到了家乡库车县。6岁时,他跟随父母从河南老家落户库车,父母将他的名字改为“东援”,意为支援边疆建设。他熟悉库车的农村生活,喜欢当地淳朴的民风,认为自己的梦想就应该像名字一样,放飞在乡村。
随后,代东援以阿克苏地区排名第二的成绩如愿考到库车县。由于毕业于全国重点大学,又是优秀毕业生,在学校就光荣入党,组织上问他对工作有什么要求。“我服从组织安排,请尽量把我安排到最偏远艰苦的乡镇。”代东援回答。
代东援被分配到阿拉哈格镇综治办工作。这里距库车县城35公里,是一个拥有4.56万人口的大镇。为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他1个月内跑遍了全镇25个行政村,记住了通往每一个村子、每一个村民小组的道路,很快掌握了全镇的基本情况,了解到群众的心声。
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够解决矛盾和问题,让群众满意,代东援感到很有价值。镇里有个棉花种植大户,因棉花补贴问题常到镇上和县上上访。为了做通这个种植户的思想工作,代东援隔三差五到种植户家中,一边唠家常,一边耐心宣传政策。时间一长,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本来这件事情已告一段落,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砸坏了这个种植户的170亩棉花,他无奈之下向代东援求助。代东援立即放下手中工作,赶到受灾棉花地一亩一亩地走,一行一行地看。察看实情后,他与库车县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单位联系,最终,这个种植户拿到了1.2万元保险理赔,将损失降到最小。
前几年,面对阿拉哈格镇基层党组织弱化、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低等现状,代东援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经常把“我能行”“我可以学”挂在嘴边。正是凭着这股子干劲,他硬是带领科室其他同事将主抓的党建工作干在了全县前列。
代东援的手机壳后夹着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印有“入党誓词”。每当遇到困难或面临人生选择时,他都要重温入党誓词,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8年2月,代东援参加自治区区直机关公务员遴选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可到了自治区机关单位工作后,他时常想起曾经奋斗过5年的阿拉哈格镇,考虑到阿拉哈格镇很需要像自己这样熟悉基层情况的干部,他毅然回到阿拉哈格镇,继续奉献基层,服务群众。
不负韶华勇争先
可兰白克·马坎(新疆伊力特男篮队长):2020年,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开心快乐!我们会努力给球迷们奉上一场场精彩的比赛,争取更好的成绩!我们全队将不畏艰难加油干,不负韶华,争创佳绩!
西热力江·木合塔尔(新疆伊力特男篮队员):2019年,我跟我的家人、我的兄弟们努力完善自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拼搏。2020年我们会更加努力。
王丽丽(新疆体彩女篮助理教练、队员):新的一年,祝全疆人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过去的一年,我从一名队员成为了球队的助理教练,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会奋力拼搏,去争取每一场的胜利。
韩旭(新疆体彩女篮队员):2019年,我代表国家参加了许多大赛,在美国女子职业篮球联赛中得到锻炼。2020年,我最大的愿望是,中国国家女篮在东京奥运会上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本报记者董亮、郑义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