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年来,乌鲁木齐海关肩负着“国门卫士”的职责,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荣光。
现在,一列列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奔驰在昔日的丝路古道,一个个开放的口岸联通中国与欧亚大陆。为了守卫国门安全、保障口岸便利通关、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在高原、戈壁,处处都有海关人的身影。他们与孤独和寂寞作战,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用青春和汗水牢牢驻守这一方热土,为新疆实现全方位开放的宏伟蓝图保驾护航。
初心铸就万里雄关
口岸是连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开放大门,也是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乌鲁木齐海关作为把守开放门户的“守门人”,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守护在口岸边境一线,与口岸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1950年3月9日,乌鲁木齐海关诞生时,只有伊犁、塔城、阿拉山口、喀什4个分关,执行所有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查验、征税等工作。
如今,在霍尔果斯海关,还能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海关老照片。在那个年代,霍尔果斯还只是一片戈壁荒滩,只有几间平房和一条街。第一代国门联检厅是当时口岸最好的建筑,也只有一座六七间连为一体的苏式土坯平房。
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1983年11月,霍尔果斯口岸开始办理进出口货物,中断长达17年之久的中国与前苏联进出口贸易开始恢复,成为新中国较早恢复开放的陆路口岸之一。
开放的大门打开,海关关员们作为国门守护者参与、见证了对外贸易的恢复,为促进对外贸易往来作出巨大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疆开放口岸数量逐年增加,作为守门人的海关队伍也逐步壮大:
1989年7月,新疆第一条国际航线:乌鲁木齐—阿拉木图航线开通,这也是中国至中亚地区的第一条国际航线;
1990年9月,中国阿拉山口至前苏联德鲁日巴实现了中国兰新铁路和前苏联土西铁路接轨,贯通了新亚欧大陆桥,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开放;
2005年9月,红其拉甫海关被国务院授予“艰苦奋斗模范海关”荣誉称号;
2006年7月,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原油运输管道首站阿塔苏站启泵输油,这是中国第一条跨境原油运输管道;
2011年3月,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重庆—德国杜伊斯堡)成功开行;
2013年12月,中国第一条陆路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在巴克图口岸开通……
如今,除了拥有通商传统的霍尔果斯口岸、通商200多年的巴克图口岸外,在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50%的红其拉甫口岸、冬季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45摄氏度的阿勒泰塔克什肯口岸、黄沙漫天的老爷庙口岸、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达165天的阿拉山口口岸……只要有口岸的地方,不论自然环境多么恶劣,都有海关人奋战在一线的身影。
目前,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已经升级为第六代国门,来自中国或哈萨克斯坦的货车司机几分钟就可办完出境或入境手续,通过智能卡口验放,实现了快速进出境。2018年9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的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新址,按照国内一流口岸建设标准配置了最新设备。
距离霍尔果斯千里之外的喀什经济开发区,引入了国内先进的通关监管模式,整合原有海关查验场所和监管资源,建设了海关集中查验作业中心、升级改造智能化卡口管理系统和综合保税区辅助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周边陆路口岸的互联互通,企业通关速度大幅提升,降低了通关成本。乌鲁木齐海关落实国务院有关意见,推动各项便利化通关举措在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喀什综合保税区落地,并且成效显著,今年前10个月,新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贸易额达6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24%。
近70年来,紧紧追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乌鲁木齐海关从落后走向进步,创造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坚守奇迹。如今,乌鲁木齐海关机构布局更加优化,监管范围越来越广,在保留原有15个隶属海关的基础上,新增设乌昌海关、乌鲁木齐邮局海关等7个隶属海关单位,基本实现了关区主要进出境口岸、疆内各地州海关机构“两个全覆盖”,成为全国监管区域最大的直属海关。
担当夯实腾飞之基
近70年栉风沐雨,新疆外向型经济一路前行,贸易结构从往日简单的商品交易变成如今的全方位深度合作,运输方式从单一运输到集铁路、公路、空港、管道、电缆“五位一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给新疆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推动新疆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
数字无声,却有最强大的说服力。2018年,乌鲁木齐海关监管货运量为5941万吨,是1950年的1141倍。201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00亿美元,是1950年的1481倍。
乌鲁木齐海关业务门类和业务体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乌鲁木齐海关监管货运量较2013年增长19.6%,形成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跨境合作中心、指定监管场地等一系列全新开放平台。
近年来,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乌鲁木齐海关从制度创新、“放管服”改革、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助推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
4月30日,《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中,将“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作为典型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该模式是乌鲁木齐海关推动的中欧班列在疆集拼集运业务完成去返程双向实单测试并落地实施的经验总结。2019年前10月,乌鲁木齐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5743列,同比增长53.68%,数量超2018年全年总和。经阿拉山口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已由2018年的10条增加至14条,开行频次也从日均六七列增至日均9列。
此外,利用“互联网+海关”平台,乌鲁木齐海关不断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财关库银横向联网改革和税费无纸化改革,升级优化企业注册远程办理系统,深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实现新一代税费电子支付比例继续扩大等,一大批“放管服”举措落地。
为落实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乌鲁木齐海关研究制定了《乌鲁木齐海关促进自治区“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行动方案》,形成了4方面16项工作举措,目前已与乌鲁木齐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这些制度创新,让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了进一步改善口岸营商环境,乌鲁木齐海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和关检业务融合,清理各类制度性、政策性文件182件,围绕政企、政事、关检、上下、左右5个维度开展权责梳理,确保政务运行顺畅、业务运行规范、权责运行清晰。落实压缩通关时间,制定整合优化作业流程、精简随附单证等21项措施,巩固压缩通关时间,今年前10个月,新疆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8.62小时、0.29小时,分别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快13.77小时、3.96小时。深化简政放权,设立业务现场行政审批“一个窗口”。推动TIR运输协议在新疆落地,完成我国首单内陆进口TIR运输货物测试。推动新疆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红其拉甫、伊尔克什坦、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监管作业场所完成验收并投入试运行。今年前10个月,新疆边民互市贸易额4219.28万元,同比增长60%。
创新促发展,合作促共赢。为了打通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国际合作的制度“肠梗阻”,乌鲁木齐海关加强双边、多边协调协作,深化与周边国家在“绿色通道”、联合监管、国门安全、“单一窗口”、管输能源监管、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海关国际合作。
新疆口岸功能不断丰富。2019年,乌鲁木齐海关完成了伊尔克什坦、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3个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吉木乃、巴克图口岸4个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的考核验收,新疆已建成并正式运营的各类进境指定监管场地达26个。在乌鲁木齐海关的努力下,实现了对吉尔吉斯斯坦口岸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适用商品种类扩大至42类。今年前10个月,新疆口岸农产品进出口货运量125.4万吨、货值6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5.1%。持续推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推进智慧卫生检疫系统运行提效;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加强进口食品准入管理和源头监管,开展进口重点食品专项治理等。
近70年来,为促进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乌鲁木齐海关让一项项贸易便利化政策在新疆落地生根;为了守卫国门安全,侦办了多起有较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写下了令祖国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乌鲁木齐海关人用自己的忠诚和担当筑起了国门的钢铁长城,建立卓著功勋。
使命淬炼人民公仆
乌鲁木齐海关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扶贫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乌鲁木齐海关先后派出由8名领导带队、5批150名海关关员组成的工作队赴墨玉县、拜城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8个村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2019年又选派72名干部,在全疆13个驻村工作点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选派10名优秀处、科级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
乌鲁木齐海关投入154万元,为拜城县察尔齐镇喀依库拉克村实施路灯亮化和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帮扶项目,并先后实施锅炉改造、玉米高产示范田、特色林果示范园、村扶贫小作坊等惠民项目,切实让驻地百姓感受到党的关怀。同时,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4批912人次结亲走访,切实做到心贴心、情融情,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血脉之中。
为解决塔什库尔干河每年汛期牧民渡河难问题,2015年8月,乌鲁木齐海关“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投入13万元在塔什库尔干河上修建了一座惠民石桥,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的出行难题。
工作队所做的件件小事,都事关民心。一座太阳能发电站,解决了帕米尔高原上一个村几十年的用电难题;核实低保户名单,让拜城县察尔齐镇兰干村一名真正缺少保障的农民受益;一次走访,让守着石头房子不肯搬家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乡库孜滚村村民搬进了安居房等。工作队还在一次次走访中言传身教,改变着村民的思想观念。乌鲁木齐海关人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为当地农牧民解决一件件民生“大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脱贫。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乡瓦尔希迭村,乌鲁木齐海关驻村工作队通过产业扶贫,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走上致富路。2017年,乌鲁木齐海关为了实现产业带动脱贫,出资1000余万元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建设高原牦牛养殖基地。同年,瓦尔希迭村共实施标准化棚圈、庭院经济、粉碎机、生产母羊、紫花苜蓿、扶贫鸡鸭鹅、大果沙棘等9项中央财政资金扶贫项目。2018年以来,大果沙棘种植项目让该村41户贫困户受益,石艺雕刻项目让2户贫困户受益,旅游户项目让6户贫困户受益。2018年瓦尔希迭村实现稳定就业145户182人。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当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疆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时,新一代海关人仍然恪尽职守扎根边疆,为祖国和人民站好岗、守好门,为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以青春和汗水谱写奋斗之歌、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