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熙 实习生/简晓琪
挖掘机开挖电梯基坑,工人们忙着捆绑钢筋……10月15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碱泉一街自治区疾控中心家属院内,6栋楼前热火朝天加装电梯的施工场景,让很多居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我们很快就要实现‘电梯梦’了。”居民王志东兴奋地对记者说,院里的居民早都盼着这一天了。11月,他们将告别爬楼梯回家的日子。
便利工程是今年乌市实施民生建设十大实事之一,计划在具备加装条件的老旧住宅小区加装500部电梯,每部电梯享受30万元的财政补贴。目前,379部电梯已开工安装。
天山区计划在26个小区加装110部电梯,惠及2600余户。其中,自治区疾控中心家属院的6栋楼共计加装17部电梯。
乌市天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办负责人苏川江介绍,乌市按照政府引导、业主主体、社区主抓、多方配合的原则,推进加装电梯工程。为确保电梯安全运行,乌市在网上发布招标公告,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厂家投标后,再由相关专家组团评审,最终确定资质级别高、电梯质量好、安全性能强的厂家供应电梯。
“电梯安装好后,还要通过一系列的验收程序才能最终‘上岗’。电梯正式投用后,每年要进行安全检验。”苏川江说。
事实上,加装电梯的难点,就是居民在安装使用费用的分摊和低层住户采光等问题上意见不一。
为此,天山区东泉路片区管委会天府社区多次召开座谈会,积极对接居民加装意愿,并协调相关部门,与居民一起反复沟通和商讨电梯加装过程中的细节。
85岁的闫后德住在自治区疾控中心家属院一楼。在加装电梯征集意见环节,因为担心遮挡采光、噪音、费用等问题,不肯在协议书上签字。
“我们一趟趟入户了解诉求,将老人担心的问题上报给相关部门。建设单位拿着电梯效果图,专门给老人详细讲解,打消了老人的疑虑,老人很快就签字了。”天府社区干部翟俊杰说。
记者在闫后德所在单元的施工现场看到,施工方在加装电梯时,主要在单元入户门方向加装电梯。承建加装电梯的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疾控中心加装电梯项目负责人唐竭表示,“这对住户的采光影响比较小,电梯也主要选择轻盈亮堂的材质。”
59岁的居民张桂芝在自治区疾控中心家属院住了15年,每天上下楼是她和老伴最大的麻烦。家住5楼的她最关心的就是费用问题。
苏川江介绍,加装电梯所需要的资金由住户自筹和财政补贴两部分组成。其中住户自筹部分,按相关规定,还可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和专项维修资金,用于支付加装电梯个人分摊费用。1、2层居民不参与资金分摊,其他楼层依照不同楼层按系数分摊费用。加装电梯后期所需的运行使用、保养、维修、检验等费用也由业主承担,谁受益越多出钱就越多。
初步估算,张桂芝老两口最多掏1万多元。“我天天盼望着电梯赶紧装好,我和老伴就能多出去走动走动啦。”因为加装电梯,张桂芝对未来的生活多了新期待。
“把居民担心的问题想深、想细、想实,把方案做到最优,这项惠民实事就能办好。”苏川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