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青河8月29日讯 记者陈晨、通讯员高一报道:“每天清晨,我带领姐妹们将鲜奶统一灌装,集中送往附近村庄的便民服务超市和县城奶制品店,改善以往村民售出的奶量少、供货分散的情况,实现了订单式销售。”9日上午,刚刚销售鲜奶回来的青河县阿热勒镇达巴特村村民沙亚·马勒其对记者说。
沙亚大学毕业后,回村搞奶牛养殖,几年下来就发展到20多头,成了村里有名的养殖户。她被村里选任为鲜奶组组长,带领村里27名妇女发展奶牛养殖。
如今,达巴特村有销售组、工程组、保洁组等10个劳务就业团队,经过系统培训的村民依据自己的技能情况和意愿,可以自主选择到劳务就业团队就业。
青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访惠聚”工作队驻达巴特村以来,立足距离县城近的地理优势,整合全村劳动力资源,引导村民就业由原来的自发性、临时性向有组织、长期性转变,由“各自为营”转为“联户增收”,实现“人人有技能、户户有就业”的致富目标。
“各位乡亲,我们要想致富就要抱团取暖,全村的牲畜以代牧的方式养殖,闲下来的人手就可以出去务工,这样每家每户都能实现增收。”今年初,“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吐力哈别克·哈范在村民大会上给大家算着经济增收账。
达巴特村是一个仅有84户332人的小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依靠传统放牧收入微薄,工作队与村“两委”将全村5000只(头)牲畜集中代牧后,使全村90%的劳动力从放牧中解放出来。
让达巴特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化、成熟化,是确保村民持续增收、实现致富的重点。为此,工作队与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劳动力资源摸查,按照就业市场需求,把富余劳动力组成10个就业团队,并组织村民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为做好转移就业引导和服务工作,确保村民出得去、稳得住、能赚钱,工作队与村“两委”围绕劳动力转移管理,建立转移就业数据库,采取党支部“分组引领+设岗定责”的模式,让村干部、无职党员认领就业团队组长,签订劳动力转移致富目标责任书,将完成情况纳入党员干部年底考核,各个就业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村委会委员哈布勒·马合赞是屠宰组组长,他和3名组员在青河县定点屠宰场内承包了一个屠宰室,由于他们技术好、干活细,慕名而来的客户越来越多,有时一晚上能赚500多元。
目前,村里有129名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就业率达78.66%,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