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记者/杨舒涵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是距离米东城区最远的一个村镇,虽民风淳朴,但各类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为方便村民诉讼和咨询,米东区人民法院延伸法律服务触角,设立了羊毛工人民法庭,对村民们遇到的小问题、小矛盾、小纠纷及时开展调解并进行普法宣传,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发生”。
■76户村民的烦心事
8月13日一早,米东区羊毛工镇蒋家湾村68岁的村民马恩东哼着小曲、扛着铁锨走在乡村小路上。几个月前,他的状态可不是这样,唉声叹气,更别说下地干活了。
老人的“心病”和葵花籽款有关。
原来,和村民合作多年的葵花籽收购商林泉欠了76户村民的葵花款后突然“失踪”了,老马是其中之一,得知此事后,老马真是食无味,寝无眠。
蒋家湾村主要种植向日葵、西瓜、甜瓜、葫芦瓜等农作物。昌吉某农贸公司负责人林泉春季向村民赊销种子,秋季回收农作物,多年来与蒋家湾村村民建立了良好的产销业务关系。
2016年春,林泉将葵花种子赊销给蒋家湾村76户村民,口头约定秋收回购葵花籽。当年9月,村民们如约将葵花籽送到农贸公司。但这一年葵花籽销路不好,公司经营困难,欠着村民们47万元葵花籽款的林泉“失踪”了。
既没有签购销合同,又没有收购手续,人不见了,村民们慌了。熟悉此事原委的蒋家湾村村委会干部以及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过商议,建议村民们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诉中调解解开心结
当看到村民手上只有一张47万元的总欠条时,村治保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马俊德有些蒙了,“这张总欠条无法确定每个人的葵花籽数量以及欠款数额,仅凭这个证据达不到法定立案条件呀。”
后来,经村委会牵头,大家找到林泉,他向每位村民出具了单独的欠款收据。然而,到了约定时间,其中14位村民的还款期限到了,可林泉又没了踪影。
今年5月13日,14位村民将林泉诉至羊毛工人民法庭。羊毛工人民法庭庭长乔军与林泉电话沟通,“公司真是遭遇经营困难,能不能和大家协商一下?”林泉请求。一边是经营困难的企业,一边是靠地吃饭的村民。在安抚双方的情绪后,乔军决定将庭审现场设在蒋家湾村。
6月26日11时30分,巡回法庭在蒋家湾村农家大院开庭,院子里挤满了村民。“我不是逃跑,葵花籽滞销,无法回笼资金,希望大家能给我点时间,我一定筹款清偿。”开庭时林泉陈述。
“现在是销售旺季,林泉现在正到处找销路,如果一旦判决并进入执行程序,或对林泉采取限制出行等措施,那就会耽搁营销,既不利于大家拿到钱,又影响今后的产销合作……”法庭上,乔军将所有的利害关系进行分析。
最终,经过6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林泉承诺,在年底之前向村民偿还欠款,这段时间他会抓住销售旺季回笼资金,争取提前还款。
一起涉农案件就这样在巡回审判中顺利调解,而这只是羊毛工人民法庭调解的矛盾纠纷案件中的一起。
■巡回法庭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近年来,羊毛工人民法庭与镇司法所、各村调解委员会积极联动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多元化解决纠纷,大量的民事纠纷在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及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得到化解。“农区地广路远,百姓出行不便,巡回法庭既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农民的家门口,也要在审判中教育、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乔军说。
今年截至目前,羊毛工人民法庭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巡回审判等方式化解矛盾166件次,法庭收案数量持续下降。
“通过一次次巡回审判,为群众上了‘体验式’的法治教育课,对村民了解法律程序、丰富法律知识帮助很大。”羊毛工镇蒋家湾村村委会主任陈生海说。
米东区人民法院院长马天全介绍,基层法院就是要沉下身子听民意、深入基层转作风、服务群众解难题,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枫桥经验”,紧紧依靠党委和政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文中案件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