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记者/李春霞
7月18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座谈会举行。我区上半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如何?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下半年市场监管工作将从哪些方面着力?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许小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两成多
“我们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不断推进、简化办事流程,营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许小宁说。
今年上半年,我区积极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改革,实施网上登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注销便利化、降低产品准入门槛等举措,市场监管领域100项“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全部落实。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今年上半年,我区大力推进网上登记,实现了“一次不用跑”办照流程。全区市场主体名称网上自主申报24.8万余件,占全部核准名称的41.5%;企业网上登记11万件,占全部登记的40.2%。
动产抵押登记也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上半年全区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562件,市场主体通过动产抵押实现融资256.26亿元。
今年上半年,我区通过减少许可类别、减少企业申报材料、优化审批流程等举措,降低产品准入门槛。据统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压减至24类,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子项目数从244项减少至112项,取消7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前置证明,取消工业产品发证前产品检验和后置监督性现场审查,实现“先证后核”。
全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上半年,全区个体私营主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各类市场主体170余万户,同比增长25.4%;其中企业35万余户,同比增长3.8%;个体户135万余户,同比增长27.2%。
服务高质量发展:
培育“标准”领跑者
标准,代表着规则话语权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半年,我区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制定发布自治区地方标准34项,批准自治区地方标准立项计划105项。
据许小宁介绍,接下来,我区将开展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在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企业培育“标准”领跑者,充分发挥优秀企业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走上质量强企之路。
随着社会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新疆旅游进入黄金期。今年6月发布的《2018年度新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自治区全年接待游客1502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1%。全区旅游行业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有所提高,旅游经营环境改善,旅游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广大游客和群众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我们今年要大力推动‘旅游标准化年’活动,加强旅游标准化人才培养,完善旅游服务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助力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许小宁说。
我区还将通过开展质量管理相关培训,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质量明白人”,提升企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克拉玛依大宸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川就是受益者之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通过相关培训,我学到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很有帮助。”杨大川说。
强化监管:
全力维护“四大安全”
今年,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将用好综合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三大手段,全力维护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四大安全”。
食品安全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今年下半年,我区市场监管部门突出网络订餐等重点渠道,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大宗食品、儿童及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节假日等重要时点,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其安全备受关注。截至2018年底,全疆电梯保有量7万余台,其中80%以上为乘客电梯。今年下半年,我区扎实推进电梯维保系统和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建立电梯维保单位质量评价体系,大力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年内全疆在用电梯保险投保率达到30%。
据许小宁介绍,我区将创新市场监管方式,重点实现从“部门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从“分段式”监管向“链条式”监管转变,从“粗放式”监管向“精细化”监管转变,强化“数据思维”,用好大数据、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智慧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