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帆(左一)现场辅导青年员工。 □范君慧摄
近年来,新疆电网建设发展迅速,建成了“内供三环网,外送三通道”的全国最大坚强电网;电压等级实现了从110千伏到220千伏到750千伏到±800千伏再到±1100千伏的一次次华丽转身。这其中凝聚着电力工作者无数的辛劳和智慧,正是他们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新疆的电网建设才得以实现一次次质的飞跃。一大批优秀电力科技工作者也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电网建设中脱颖而出,孙帆就是其中一位。
孙帆,1988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新疆小伙。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就来到了新疆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
如今,孙帆担任新疆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参与的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他本人也因技术创新成果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两项、科技进步奖励两项,并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
■毕业回乡 积累经验
孙帆的成长与新疆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解之缘。
2012年,孙帆以优异的成绩研究生毕业,按照当时的情况,他完全可以选择在内地工作,但他毅然回到新疆。
“新疆是生我养我的故土,这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电网建设,非常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有成长的广阔空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我有责任和义务为新疆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助力。”这是孙帆的初心。
“经历就是一种财富。”孙帆知道,要掌握技术,仅凭学校里获得的那些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必须深入生产一线。在刚到新疆电科院的第一周,孙帆就毫不犹豫地扛起行囊到伊犁出差,到建设工地进行锻炼。工作中,孙帆虚心向师傅求教,那些从未做过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都会主动去做。在孙帆看来,一个简单的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所收获,都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正是怀着这种心态,孙帆迅速获得了同事们的认可。
■历经磨砺 不断成长
2013年,工作刚一年的孙帆参与了新疆首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天中直流工程建设,这是孙帆第一次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也是他至今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新疆电网建设没有原始的技术储备,另外,新疆的气候环境和条件相对特殊,可以借鉴的资料也很有限,虽然得到了兄弟单位的一些支持,但是孙帆很清楚:“技术能力不是靠别人给的,是要靠自己摸索的。”
孙帆回忆起那次换流站调试的情景:“那时正是哈密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多数要在室外完成,有时候一工作就是二三十个小时。因为设备不时瘫痪,技术人员需要将设备拿到室内,等设备温度正常了再回到现场工作,就这样不停地往返于室内外。”
条件很艰苦,但并没有降低工作的质量要求。从设备参数确认、前期收资到现场的勘察和方案制定,参数计算都要非常精准,配置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为了确保试验顺利,孙帆和他的团队提前做好应对各种环境和场地要求的准备,试验做起来虽然只需用60分钟,前期准备却足足花费了6个月。
最终,横跨2700公里的哈密至郑州特高压工程顺利投运,在整个工程建设和调试期间,新疆电科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共申请国家专利15项,形成学术成果11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两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项中国电力创新成果奖。
随着新疆电科院参与建设的工程日益增多,各省各单位对新疆电科院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对其技术水平的认可也在不断增加,孙帆也伴随着新疆电网的发展而不断成长,逐渐从试验岗位转到了电网分析和二次专业岗位,并实现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的转变。
■迎接挑战 奋力前行
2018年,新疆电网进入1100千伏时代,这是世界第一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交流系统及配套接入工程的送电调试工作中,新疆电科院作为交流系统调试单位,承担了全部调试和试验、测试任务,技术难度和工作任务规模前所未有,这对于孙帆所带的团队来说更是一次新的挑战。
在工程开始前,孙帆对同事们说:“能参加这样的工程建设一辈子都难得,我们要克服一切难题完成任务。”经过数月、几十个通宵达旦的工作筹备,从组织仿真计算到编制系统调试方案,从现场调度演练到测试方案制定,孙帆在脑中不知演练了多少遍8大类105项试验。
来自湖南一家电力建设公司的工程人员刘围说:“新疆的工程人员太拼了,不论节日还是假期,不论现场条件有多艰苦,工作任务一下来,就没见有人说一个不字。”
回忆这些年,孙帆说:“哪里需要,我们就直奔哪里。不论是吐鲁番还是阿克苏,阿拉山口或者伊犁河谷,只要现场一出现异常我们拿起设备拎包就走。”
有一次,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李志杰对孙帆说:“我本来以为咱们电科院就是坐办公室搞科研的,哪知道咱们……”
“只坐在办公室里是成不了专家的,干技术工作的就要‘泡’在现场。”孙帆说。
一路走来,伴随着新疆电网的发展,孙帆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当问及孙帆带队伍的秘诀时,孙帆坦承地说:“秘诀就是要踏踏实实地把该做的事做好。”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青年员工入职培训的讲堂上,孙帆这样讲道:“只要你有技术肯钻研,不怕没有用武之地,我们不看年龄、不问出身,就看技术硬不硬,只要你能迈上一个台阶,电科院就能给你一个更高的平台,给你更多的投入。”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和沉淀,敢于挑战,勤于钻研,不甘人后已经成为孙帆所带团队的精气神。孙帆认为,没有天赋,那就更勤奋一些;没有机遇,那就再坚持一下;没有传奇的过往,那就让现在和未来充满正能量,只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把该做的做好,该承担的担当起来,就一定能实实在在地作出贡献。 (王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