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克拉玛依在全疆率先迈出打造“研学之城”的脚步,克拉玛依区擘画发展蓝图,依托石油工业文明积淀与全域研学资源优势,引入多元力量,将戈壁油城转化为“行走的课堂”,源源不断地为研学注入发展动能。
多元资源打造立体研学新矩阵
石油人的艰苦创业精神镌刻在红色基因中代代传承;工业文明的脉搏富有节奏地跳动;数字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多元民族文化似绚丽竞放的繁花;紫砂陶笛奏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乐章……因油而生的克拉玛依正谱写出一首独一无二的研学交响曲。
克拉玛依区以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为底色,推动“行走的课堂”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多措并举创新研学路线,厚植“研学之城”发展的根基,让“四个自信”的种子在行走与探索中扎根生长。
克拉玛依区文体旅游局深度挖掘资源潜力,优化线路设计,牵头组织旅行社开展专项踩线活动。经过多年精心打磨,克拉玛依区内25个研学点位、9条精品路线、18 个研学基地被编织成立体研学网络,涵盖石油文化、自然生态、工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充分满足了不同主题的研学需求。
2024年,在克拉玛依区文体旅游局的积极探索与全力推动下,该区研学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果:6处景区景点、研学点位获评“自治区研学旅游基地”,2处获评“自治区第三批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个研学课程入选“自治区首批中小学生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名录。
多方协同激活“行走的课堂”
微风裹着泥土和洋甘菊的芬芳,漫过小拐乡的田垄,市康城小学三年级学生化身“小小农耕者”,亲手体验采摘的乐趣。马厩旁,棕色矮马悠哉地咀嚼着孩子们递上来的菖蒲,转角处的活动室内不时飘出陶笛清越的曲调。
2024年5月30日,以“寻农耕之美,享劳动之乐”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体验了别样的成长经历。
市康城小学教师储祥飞说:“研学活动是‘行走的课堂’,是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我们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安全为底线、以创新为动力,致力于让每一次研学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从戈壁油城到研学热土,克拉玛依的转型密码藏在多方协作的基因里。克拉玛依区致力于推动学校、旅行社、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研学之城”建设,形成了“教育+文旅”的共生矩阵。
作为人才培育的核心阵地,学校以课程设计为支点,推动研学模式从“被动体验”向“主动创造”转型,通过跨学科合作、家校联合、创新研学路线等方式,将研学融入教育闭环。
旅行社、企业等则凭借资源整合优势,将克拉玛依的工业遗址、生态奇观转化为研学线路。克拉玛依区的23家旅行社中,有7家积极投身研学旅游活动,成为驱动区域研学生态蓬勃发展的引擎。
据统计,当前,克拉玛依区已投入运营的研学旅游线路总计53条,各旅行社全年累计接待研学旅游74场次,参与人数达1.3万余人。其中,6条线路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体验多元,成为各院校及研学旅游团队的热门之选。
开放姿态构建资源共享新格局
“这几天我们收获了很多快乐,虽然就要告别了,但是,我想说,克拉玛依,再见,我会想你的。” 喀什市佰什克然木乡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布瓦杰尔·佧米力江在结束研学之旅后说。
2024年7月27日,“‘克喀’石榴籽 同心共交流”研学活动圆满收官。为期5天的研学活动里,从绿成乳业有序高效的流水线作业到“三个爸爸”农场晕染的靛蓝扎染,再到小拐乡星空科普基地的宇宙奥秘,多元文化体验为喀什学子铺就了一条充满乐趣的成长之路。伴随着启程的汽笛声,“石榴籽”的情谊也在克喀之间绵延生长。
为开拓研学旅游市场,克拉玛依区以开放的姿态与疆内外互联互通,实现研学资源共享的新发展格局。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克拉玛依区举办了“克喀石榴籽·同心共交流”研学活动,有力地促进“克喀”两地的广泛交往与深度融合。
为开拓研学旅游市场,克拉玛依区主动对接周边地州市,带领辖区研学旅游基地负责人赴塔城市举办“油城印象 克塔相约”克拉玛依区旅游品牌推介会1场次,有效提升了克拉玛依区研学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此外,克拉玛依区积极组织开展4次旅游市场行业大会,搭建起旅游从业者交流合作的桥梁,促进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
展望未来,克拉玛依区将通过“多元合作+政策赋能+产品优化+联合监管”等多重措施,推动研学旅游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