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生动的历史书写与场景再现
——杨春长篇散文《风中的父亲母亲》浅析

●朱凤鸣

《风中的父亲母亲》给我一个惊喜。书里写的是作者父亲母亲和她自己的故事,但有不少内容也是我父母和我儿时的经历,在很多方面,我都能感同身受。

1958年,我父亲从军队转业留疆,母亲跟着南充老乡大姐闯新疆。二处是克拉玛依油田从事油田建设的一个单位,离夏子街有100多公里,环境与《风中的父亲母亲》书中的描述很接近,只是二处降水更少、更荒芜,所以我的经历与记忆没有杨春这么丰富。杨春和她父亲的这一段记忆,是一段家族记忆,也是一段北疆兵团历史的记录。

其一,这本书让我们重回新疆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建设盛况,这是一部兵团拓荒史,更是新疆开发建设的缩影。

其二,本书写出了兵团人在垦荒、开发建设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出的对这片土地浓烈、独特的情感和变化过程。这种情感是留在这片荒芜阔大土地上的深层次原因。最初,很多人想跑,沙漠太大了,戈壁也太大了,跑不掉。父亲想的是,“这么大的戈壁,总有能活命的地方”。等看到她写父亲收玉米、葵花、土豆时,“心里滋生出一份踏实和对戈壁黑土地的热爱与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实实在在,非常饱满。

其三,这是一本散文集,很多文章用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再现历史场景,表现生动,读者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个有滋有味的故事来读。这些故事再现了拓荒时的艰难和生命中感动的人和事,这些珍贵的记忆,是一笔财富。

第四,书中的语言鲜活生动有趣,富有个人特点和生活气息。杨春散文中有很多片段类似于小说的情景或剧本的场景描写,很生动,生活气息浓郁,这是杨春散文的重要特点。

时间:2024-08-13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