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救技能进家庭”公益活动中,周建玲(左一)讲解心肺复苏技能的相关知识。(图片由周建玲本人提供)
做好自己,再做事。
在克拉玛依市鑫塔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克拉玛依绿丝带志愿者协会会长周建玲的微信朋友圈,他经常以这句话自勉。
工作37年来,周建玲始终将助人为乐和公益服务作为自己的“副业”。可以说,他不在去工作的路上,就在去做公益的路上。
他每年把周末、假日等休息时间的三分之一投入到公益当中,个人服务时长累计超过2700个小时。他发挥所长,策划并实施了斑马线前文明引导、特殊天气免费搭载、爱心送考、急救技能进家庭等330多场(次)公益服务活动。因为这些爱心和善举,周建玲获得众多殊荣——他的事迹入选2022年第四季度“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他被评为克拉玛依市第六届道德模范等。
意外与公益结缘
周建玲与公益的缘分始于一则新闻。
2012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周建玲在电视里看到了这样一则报道:一位环卫工人在捡拾被随意丢弃的空矿泉水瓶时不幸遭遇车祸身亡。
沉思许久后,周建玲决定要采取一些行动。“从自己和周围的人开始改变。”他立即组建了一个QQ群,拉了几位朋友进群,随后又通过在论坛发帖,号召更多的人加入。
在这个QQ群里,周建玲发文倡导文明行车,呼吁大家不要向车外随意扔垃圾。他的倡议迅速得到回应,短短一周内,QQ群成员增加至70人,又过了一周,群成员突破160人。
后来,周建玲成立了克拉玛依绿丝带志愿者协会。在他的带领下,群成员纷纷加入协会成为志愿者,一起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公益之路。
在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前,周建玲总是精心筹划、面面俱到,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赞誉。
为了更专业地和团队一起帮助困难群体,周建玲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自学公益队伍管理、项目管理、运维和策划等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助人为乐不仅是对别人的帮助,更是自身成长的过程。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周建玲说。
“朋友圈”越来越大
作为克拉玛依绿丝带志愿者协会会长,他带领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公益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助人为乐的“朋友圈”不断扩大。2012年至今,他每年都会动员志愿者“朋友圈”,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
2012年12月,“特殊天气免费搭载”服务启动,到目前已连续运行11年。每年冬季,“温暖回家 爱添一度”暖心行动都会准时出现在市民身边。周建玲与“绿丝带”志愿者、爱心市民一起,把温暖送到全市老人、学生、母女(子)、新市民等群体中,让暖流在寒流中不断涌动、传递。
2016年,周建玲带着特色项目“急救技能进家庭”走进一个个社区和一户户家庭,为市民普及心肺复苏技能、止血包扎等急救知识。该项目启动7年来,已成功举办140场次,直接受益群众1万多人次。
此外,周建玲还与克拉玛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雷锋车队”以及客运驾校爱心车队等10余个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和爱心企业合作,共同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
“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大家的关注和认可让我深感荣耀,这也给了我更强大的力量,坚定了我继续把公益事业进行下去的决心。”周建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