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尹德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克拉玛依市(石油)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高研班学员,在《十月》《当代》《北京文学》《作家》《长江文艺》等多个文学刊物上发表并转载中短篇小说百余篇,著有长篇纪实文学《父辈的丰碑》、长篇小说《柳梭沟的春天》《沙潮骤至》、中短篇小说集《盐碱滩往事》《雪啸风城》《轮回》等;获《十月》2008年度“延安杯”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奖、第四届提名奖、第五届成就奖,第三届天山文艺奖。
我是从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国内文学出现空前盛况,我在先锋派、写实派、魔幻现实主义等各流派和国外文学的影响下,开始了我的文学之路,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我是克拉玛依土生土长的油二代,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厚,我的大部分中短篇小说都是蘸这片土地的“感情之血”写出来的。我认为克拉玛依有着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替代的特点,那些一马平川的戈壁、石砾、黄沙和梭梭树让我不由自主地写出了许多作品。这里的故事永远在我眼前,永远在我心中。
6年前,我以石西油田为背景,写了一篇表现新一代石油人不同境遇和价值观的中篇爱情小说《红矿帽》,发表在《清明》杂志上,获得了第四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提名奖。之后,我在该奖的激励下,相继写出长篇纪实文学《父辈的丰碑》、长篇小说《柳梭沟的春天》、长篇小说《勋章》等三部长篇和十余篇中短篇小说。
今年获奖后,我突然感到一种“我今后还要写些什么?怎么写?”的焦虑,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就是弘扬石油精神,写出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的好作品奉献给读者。
很多人一直以为石油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好写,其实不然,写好石油题材把握角度很重要。以黑油山为例,我走进景区后,会去寻找砖缝里、泥土里内涵,那些从砖缝里顽强长出来的野草是否依然还在那些血和汗的滋养下生长……只有这样的挖掘,写出的文学作品才能有感情、有故事、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