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昆曲传人周好璐做客“准噶尔大讲堂·丝路讲坛”
用情演绎雅音 用心传承艺术
王雨萱

“克拉玛依的秋景让我想起了《长生殿∙小宴》【粉蝶儿】中的曲词‘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10月15日,昆曲传人周好璐来到“准噶尔大讲堂·丝路讲坛”,开启了题为《走进非遗之首——昆曲》的戏曲讲座。

周好璐走进观众席,深入浅出地讲解昆曲知识。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这是周好璐第一次在新疆开展昆曲讲座。本次讲座也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之一。

昆曲原名“昆山腔”,发源于14世纪的江苏昆山,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又被称为“昆剧”,是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于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周好璐是北方昆曲剧院创研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她出身于百年昆曲世家,是昆曲“传字辈”第三代直系唯一传承人,家学渊源,底蕴深厚,其祖父周传瑛先生曾主演《十五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作为现代昆曲兴盛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践行者,周好璐为昆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的代表剧目包括摘锦版系列之《牡丹亭》《西厢记》《拜月亭》,经典折子戏《千里送京娘》《疗妒羹·题曲》《红梨记·亭会》等。这些剧目充分展示了她精湛的技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讲座伊始,周好璐以昆曲的厚重历史为开端,讲述了昆曲的起源及昆曲是如何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清晰而生动的语言,将浸润在昆曲中的百年故事和厚重传统文化娓娓道来,带领大家以昆曲为窗口,领略各个时期的中国戏曲文化魅力。

讲座中,周好璐以引导现场观众互动的方式,向大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昆曲作为雅文化之典范、“戏曲表演的教科书”,与京剧、黄梅戏、豫剧及其他地方戏的区别,精妙地展示了昆曲的独特之处,包括唱腔的技巧、表演的韵律及角色的刻画等,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昆曲被列入非遗的原因。

接着,周好璐现场演示了戏曲中女性角色的坐姿要点:腰挺直、膝盖并拢、左腿微微靠后、落座三分之一等,并现场指导大家学唱昆曲、掌握昆曲的节拍方法等。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词曲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其中,“词曲典雅”这一特点造就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为了让大家感受昆曲细腻优雅的魅力,周好璐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牡丹亭》这一昆曲代表作,并演绎了《牡丹亭·游园》经典片段,她婀娜的台步、曼妙的唱腔、娴雅的身姿充分展现了昆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讲座过程中,周好璐多次与观众互动,现场教授昆曲的唱法,观众的积极参与使讲座更加充满吸引力。

“传承在于我,传播在于各位。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义无反顾。”讲座接近尾声时,周好璐介绍了她多年来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历和感悟,并号召大家一起,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讲座结束后,深爱戏曲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围着周好璐交流合影。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周好璐的讲解和演示,对昆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昆曲的重要性。

“嗨克拉玛依”客户端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同步直播,吸引了2000余人次在线观看。

“嗨克拉玛依”客户端的直播吸引力2000余人次在线观看。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准噶尔大讲堂”于2009年开办,并于2022年5月15日重启,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克拉玛依日报社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承办,并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主办的“丝路讲坛”合并进行。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将邀请一批学者及文化艺术名家到我市开展交流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3-10-17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