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清凉与欢乐“泳”留心田
——回首市体委游泳池带给油城几代人的记忆
米那热·阿迪里别克

上世纪70年代末,克拉玛依市民在体委游泳池游泳。资料由市文博院(展览馆)、市体委提供


市体委游泳池的游泳票。资料由市文博院(展览馆)、市体委提供


市民孙洪萍的市体委游泳证。资料由市文博院(展览馆)、市体委提供


近年来,随着大众游泳运动的发展,不少设施完善的游泳馆在克拉玛依市陆续投入使用。在炎炎夏日去游泳馆里“玩水”,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娱乐休闲活动之一。

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克拉玛依曾经有这样一座游泳池,虽然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却是几代人的避暑去处,承载了许多美好回忆,它就是市体委游泳池。

市民们的避暑胜地

“这个证件太珍贵了!在那个缺水的年代,克拉玛依居然有个游泳池……”在市民孙洪萍的家中,市文博院(展览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她手中接过一本封皮上写着“克拉玛依市体委游泳证”的证件,情不自禁地感叹。

“我小时候可喜欢去那里玩儿了,但现在这个游泳池已经不存在了。当时办理游泳证还是很严格的,要先进行身体检查。”孙洪萍向工作人员讲述着,翻开已经褪色的游泳证封皮,里面夹有一张又小又薄的游泳票,她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上世纪60年代的夏天……

1964年夏天,市体委投资9.6万元,将市建设局的一座原本用作储存生产、绿化用水的蓄水池,改建为长50米、宽22米、平均深度两米多的游泳池,面向市民开放。

当时的克拉玛依十分缺水,娱乐休闲活动场所也特别有限。在夏天能有这样一个可供戏水降温的游泳池,无疑是弥足珍贵的。从那时起,去市体委游泳成为许多市民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孙洪萍正是其中一员。

孙洪萍回忆,当时她年纪还很小,但特别喜欢游泳。去市体委游泳池需要买票,5分钱一张。一到夏天,就有很多大人和孩子在那里快乐地戏水。

“那时候我也就七八岁,和好多同学一起去的,里面还有教练教我们游泳。我学的是蛙泳,先学憋气,再学泳姿,最后学折返游,真的特别快乐!长大后,我结婚有了孩子,就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去游泳。”孙洪萍说。

1979年,市体委对游泳池进行改造,将原本的池体扩建,使其面积增大,并在游泳池旁边挖了一个附池作为儿童游泳池。

“改造游泳池的工作基本都是靠咱们市体委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完成的。他们去后山采石,一车一车地拉回来,再精心打磨、砌造……这全凭着一股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市业余体校原副校长闫惠说。

据闫惠介绍,游泳池进行改造后,他们制订了严格的安全规范准则,并且配备了安全员,使游泳池的运营水平上了一层楼。

几代人的游泳启蒙

市民徐生今年63岁,谈起“市体委游泳池”,他也是回忆满满:“游泳池改造之后,小孩子们就有玩的地方了。那时候,我的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周末我和妻子带他们去玩水。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游泳的爱好一直伴随他们,那份热爱估计就是从这个游泳池开始的。”

1997年,市体委对游泳池再次进行改建,安装了循环水系统,并铺设8个泳道,游泳池最浅1.2米,最深处则达3.2米。

改造后的游泳池吸引了更多市民前来游泳,他们身穿各式各样的泳衣,在水里自由地游弋,构筑了克拉玛依上世纪90年代夏天的一幅和美画面。

“在那个年代,很多克拉玛依人都是在这里学会游泳的。”徐生说,“现在,克拉玛依已经没有这种露天的游泳池了。”

不仅如此,当时的游泳池还成为市体委运动员们的“人气场所”,每当完成各项训练过后,他们就喜欢聚在这里,或是冲凉,或是游泳,让身心得到放松。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为了尽快提升全市的竞技体育水平,市体委开始实施特招训练计划,即面向全疆招收有体育特长的运动员和有经验的教练员。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汇集在这里开展训练,毕业于上海体院的游泳教练陈培基就是其中一位。

“游泳池改造后变得更加专业。虽然当时我们还没有组建游泳队,但很多运动员都喜欢在这里游泳,在解暑降温的同时锻炼了一批人的游泳能力,为日后组队奠定了基础。”陈培基说。

在陈培基和其他教练的指导下,克拉玛依组建的游泳队伍通过不断训练,运动水平快速提升,多次在全疆游泳比赛中包揽一半以上的金牌。

2001年,应油建路改建的相关要求,市体委游泳池被填平改造。自此,这座最早带给克拉玛依人清凉与欢乐的游泳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只留存在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之中。


时间:2023-07-3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