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回信精神”系列报道之五
打造一流大学在新疆办学的标杆模式
——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党委副书记胡庆喜
田华英 穆浩宇

胡庆喜 “有生之年,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奋战一回,何其有幸。我们坚信,克拉玛依校区的未来,可待可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学生在教室上课。(资料图)蒋剑 摄

夕阳下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格外美丽。克拉玛依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6月2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校园食堂,毕业生和教师一起品尝全鱼宴。克拉玛依日报通讯员 王浩 摄

厚积薄发  笃行致远

70年来,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国家重点建设的行业领军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始终秉承和坚持3个理念办学,胸怀“国之大者”、聚焦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

开物成务  惟实励新

克拉玛依校区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办学,着力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国家能源安全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大学在新疆乃至祖国西部办学可供借鉴的标杆模式

精进不休  追求卓越

克拉玛依这座英雄之城的历史血脉也深深影响着克拉玛依校区的建设发展,克拉玛依校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努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示范区,一批又一批毕业生扎下根来,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

六月的克拉玛依,绿树苍翠、流水潺潺、满城花香,进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满头华发的胡庆喜最喜欢这个季节的克拉玛依。因为在这个最美的季节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新一届毕业生,将在捕鱼节的欢声笑语里在全鱼宴的送别中告别校园,踏上新的人生旅途。而再过两个月,朝气蓬勃的新生将从四面八方涌进这所校园,生生不息。

胡庆喜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党委副书记。2021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了近32年的胡庆喜,面临着一个对他而言并不是选择题的选择,继续留在北京工作,或者跨越三千多公里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作。

没有一丝犹豫,头发已经花白的胡庆喜选择来克拉玛依:“有生之年,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奋战一回,何其有幸。”

带着支援边疆建设的深沉情怀,胡庆喜来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作,“可能,要在这里干到退休。”

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迎来了70岁的生日。那么,在胡庆喜眼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70年深厚的办学历史、底蕴以及经验,对克拉玛依校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和意义?作为在克拉玛依校区工作的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在克拉玛依工作于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带着上述问题,克拉玛依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胡庆喜——

自主办学  奠定发展之基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国家重点建设的行业领军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已经走过了70周年的办学历程。70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始终秉承和坚持的3个理念办学,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

一是胸怀“国之大者”。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攻克行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胸怀“国之大者”的情怀同样在克拉玛依校区得以传承。克拉玛依校区建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石油石化工程应用领域技术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政学研相结合,着力为“一带一路”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是聚焦立德树人。1953年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专门人才,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同样,克拉玛依校区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价值理念引导毕业生扎根西部奉献青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对学校以及克拉玛依校区办学追求和育人成效的肯定。

三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70年来一直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理念,实施“特色发展、创新驱动、开放融合、人才强校”四大战略,培育“绿色赋能、智能赋能、治理赋能”三大动能,致力于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设成为在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克拉玛依校区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样坚持根植区域、依靠区域、融入区域,立足实际、办出特色,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水平人才方阵和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建成西部高等教育和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示范基地,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克拉玛依乃至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合作办学  探索标杆模式

作为学校新时代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之举,2015年,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60多年的深厚办学底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成功落地。在教育部、自治区和克拉玛依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六七年的时间,克拉玛依校区就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大学在新疆乃至祖国西部办学可供借鉴的标杆模式。

克拉玛依校区成立以来,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着力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国家能源安全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克拉玛依校区依托校本部办学特色,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在新疆重点工业领域布局人才培养专业,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办学,以“石油精神、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工匠精神、志愿服务精神”为价值引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最为重要的是,克拉玛依校区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价值理念引导毕业生扎根西部、奉献青春,得到了众多学子以身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正是对学校以及校区办学追求和育人成效的高度肯定。

工作生活  老同志“新体验”

克拉玛依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全世界唯一一个以石油命名的城市,这座英雄之城的历史血脉也深深影响着克拉玛依校区的建设发展,让我这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老同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体验”。

2021年来到这里工作生活后,我在这片热土上真切感受到了“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精气神,感受到了这座“老油城”“新发展”的魅力。

一是齐心。克拉玛依校区2015年底正式成立,2016年启动首届招生工作。当时,克拉玛依校区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实现了当年筹备、当年招生、当年开学。面对办学之初师资紧缺的难题,教育部组织10余所高校启动了对口支援工作,来自国内高水平院校的援疆干部、援建教师、银龄教师、学科带头人、博士后们,在教育部、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和学校的带领支持下,与克拉玛依校区的干部教师们一道,共同开启了共同建设克拉玛依校区的高等教育“大会战”,为克拉玛依校区办学开创了新局面。

二是暖心。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在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大力支持克拉玛依校区教育、科技、人才各项事业,对克拉玛依校区建设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克拉玛依校区师生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饱含着这座城市真挚的关切和真情厚爱。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这座城市全力守护了克拉玛依校区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真情真心为克拉玛依校区的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克拉玛依校区将不断提升办学育人水平,强化办学服务能力,以实际行动回应克拉玛依人民的关爱与期待。

三是强心。克拉玛依校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努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示范区,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越来越强,一批又一批毕业生扎下根来,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给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办学成效,也为我们推进克拉玛依校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作为具有“国际化”基因和一定国际化办学基础的克拉玛依校区,目前正在制订新一轮办学方案,将立足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克拉玛依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化工产业链完整的优势,举办一批高水平学术会议、建立一批高品质实践基地、促成一批高质量合作项目,有序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打造面向中亚为主的科技与文化交流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于近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的复信和2020年给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都承载了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不仅为克拉玛依校区今后立足新疆区位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也为我们把克拉玛依校区建设好,在祖国边疆地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优质高等教育注入了无限关怀和支持。我们坚信,克拉玛依校区的未来,可待可期!

上期回顾

在上一期的报道中,克拉玛依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赵秀凤。

(见克拉玛依日报6月6日08版-09版《“想为克拉玛依多做一些事情——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赵秀凤”》)

赵秀凤围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在克拉玛依市设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基地给克拉玛依带来的改变,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办学思路,能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提供什么样学科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剖析和阐述。

时间:2023-06-07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