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一百多年前,27岁的李大钊以《青春》一文,吹响无数青年理想的冲锋号。新时代,青春又是什么模样?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的青年们以能源报国之志、努力奋斗之行写下了自己的答案。随着一批批技术提产“小专家”、勤劳提速“小能手”、管理提效“小管家”们依托“三小”“青”字品牌,诞生、扎根于油田一线,奋斗铸就无悔青春,矢志不渝能源报国的铮铮誓言变成了一生践诺。
胡鹏程
风城油田作业区油田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荣誉
获省部级成果奖两项、油田公司成果两项、作业区科技创新成果4 项;获评新疆油田公司节能先进个人、作业区科技突出贡献者、作业区年度先进个人等
青春宣言
用实干笃行淬炼风城稠油人的“铁肩膀”,用拼搏奋斗挺起风城稠油人的“硬脊梁”
“小专家”展现大作为
从地质“门外汉”到全能型稠油开发工作者,胡鹏程的每一步,都体现着他“硬碰硬”的工作作风和当代风城油田作业区青年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年轻技术专家如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展现大作为的生动场景。
敢挑战啃硬骨头
2013年,胡鹏程来到新成立的风城油田作业区采油三站。面对400余口新井的投产工作,工作刚满一年的他心中有些忐忑。如何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按计划完成新井投产工作?如何快速熟悉每一口新井的井况?
他一边想着,一边把每日投产情况以及需要解决协调的问题一项项列在纸上,思路慢慢清晰起来。之后的每一天,他都像钉子一样扎在产能建设现场,白天按照“弓”字形轨迹逐一摸排单井现场情况,晚上在办公室编写新投措施、分析单井数据。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钻研下,胡鹏程摸索出一套适合于重18超稠油油藏生产的双优管理模式,提出“最优焖开时机是蒸汽汽化潜热完全释放时机”这一关键技术,优化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油井焖开制度。
勇创新开拓新路
2015年,胡鹏程被调至油田地质研究所负责稠油常规重32井区综合调整研究。通过钻研学习,他加深了油藏地质认识,掌握地质软件应用,顺利完成了2016—2017年重32综合调整方案,并于2017年在开发公司第三项目部负责调整方案现场产能建设跟踪。
面对稠油老区地面管线、井网密度大,地下井轨迹密布,方案现场实施困难等问题,他积极协调,提前组织区块地质交底,多次现场踏勘并组织相关单位调整井位,有序安排钻机上钻,降低了作业区配钻停注影响,配合调整钻井轨迹,部署井均按照方案要求实施上钻,水平井油层钻遇率100%。
随着自己第一次编写的方案顺利实施,他更加坚定了投身稠油开发的信心和决心。
“小专家”有大作为
作为技术提产“小专家”,胡鹏程正以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敢闯敢拼的劲头,在稠油勘探开发领域展现新时代风城青年的大担当、大作为。
2018年,胡鹏程担任稠油动态室主任。面对各项生产参数呈指数递减、效果急剧变差、稠油老区综合递减率大等问题,他带领团队以提高蒸汽吞吐后期油藏采收率为方向,开展转换开发方式试验攻关,创新了浅层超稠油驱泄复合理论,明确了增加泄油井点、提升泄油高度的增产提效手段。
与此同时,他还着力推动工艺配套,形成了一套精细调控体系,实现了试验区产油水平、油汽比翻倍。这一技术创新,实现了超稠油地质储量采收率由22%提高至50%以上,可保持年产50万吨。
2020年,胡鹏程带领团队开展小井距VHSD适应性攻关,最大程度地提高剩余储量动用。
面对人员少、时间紧、小井距适应性研究任务重等重重困难,他独自针对调整区域油藏砂体连通情况、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及井网井距适应性评价等方面开展论证,寻找最佳油井部署方式。通过连续的通宵奋战,最终部署完成了29口井的方案,建产能2.76万吨,为风城油田作业区增加了经济可采储量。
2022年,胡鹏程担任油田地质研究所主管稠油开发的副所长。在新的岗位上,他带领团队扎实推进优化注汽、集中注汽、提高剖面动用、扩大驱泄复合规模等6项提效工程,带动稠油蒸汽吞吐区连续5年产量提升,油藏综合递减率降至历史最低,油汽比提升了21%。
在风城油田作业区工作的10余年里,胡鹏程参与并见证了风城稠油开发升级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也收获了沉甸甸的科研成果。
展望未来,正如他名字的寓意一样,他要继续发挥青年专家的一技之长,借风城的“风”,展万里鹏程。
王中锴
风城油田作业区 首席技师
荣誉
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中石油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新疆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自治区劳模引领性优秀创新成果、中石油技能大赛个人综合金牌和小团体项目银牌
青春宣言
用矢志不渝的奋斗和永无止境的探索,诠释年轻一代的“工匠精神”
“小能手”拥有大能量
作为风城油田作业区着力打造的“三小”“青”字品牌中的勤劳提速“小能手”,王中锴当得起这个称号。
梳理王中锴的成长轨迹,会发现这个“小能手”着实拥有着大能量。
转岗后快速成长
现在的王中锴,在油田公司算是响当当的技术能手,但他踏入采油这一行其实是“半路出家”。在此之前,他从事的是油田消防工作。
2015年,王中锴转岗到风城油田作业区,成为一名采油工。采油和消防,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要想快速适应新角色绝非易事。
但优秀的人总有异于常人的特质:王中锴在成为“能手”之前,就已经是一名“快手”。作为油田消防员,他仅用20秒就能连接好3根5公斤重的水带,这个成绩比第二名整整快了两秒。两秒,对于一个跟时间赛跑、以抢救生命为天职的消防员来说,显得多么宝贵!
来到风城油田作业区后,王中锴的“快手”本色又一次展现了出来:半个月后,他就开始单独顶岗了!在同一批转岗的20多个员工中,他又是最快的那个。师父李建华和陆定国的“传帮带”固然功不可没,但王中锴自身爱琢磨、肯钻研的特质才是关键。
善创新成“王大拿”
有一次,井组的一个注汽闸门需要更换。更换闸门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除了前期需要作足准备,更耗时耗力的是闸门与管线错位时,很难上紧法兰螺丝。就这么个“小活”,常常让王中楷苦不堪言:一干就得一上午,甚至连午饭都吃不上。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上紧法兰螺丝?王中锴开始琢磨这事。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给了他灵感:家里厨房的水管接口松动了,父亲用手将接口托住,他拿扳手马上就把接口上紧了。
“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托手’,固定在两个法兰中间?”受到启发后,王中锴开始设计研制这样的“托手”。小半年后,他研制出了法兰扶正器,成功将更换注汽闸门的操作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提速至10分钟。这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新疆油田的很多班组都在应用。
法兰扶正器的发明让王中锴尝到了甜头。后来,他又从暖气管线支架上得到灵感,设计研制出了SAGD抽油机载荷传感器传输线固定工具,将载荷传感器出现故障的次数降低了50%,每年可节约费用两万多元。
因为这些发明、设计,班上同事都开始叫他“王大拿”。
精技能摘得金牌
“王大拿”惊人的成长速度还表现在技能的精进上。2016年,转岗不到一年,王中锴就代表风城油田作业区在油田公司第9届技能竞赛上斩获二等奖。
2017年,当王中锴接到参加油田公司备战中国石油技能大赛集训的通知时,兴奋得彻夜未眠。
然而,集训的紧要关头,王中锴在油田消防工作时落下的腰伤复发了。为了不影响训练,他戴上护腰,忍着剧痛咬牙坚持。
最终,在中国石油技能大赛中,王中锴一举斩获个人综合技能比拼金牌和小团体项目银牌,实现了新疆油田公司20年来个人金牌“零”的突破。
“小能手”有大能量
拿了中石油技能大赛金牌后,王中锴在采油技能方面已达到了天花板。作为“三小”“青”字品牌中的勤劳提速“小能手”,他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把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王中锴主动参与中国石油动态分析教材和新疆油田技能鉴定教材的编制工作,组织班组员工开展技能培训、现场实操培训以及流程工艺等学习活动。
2017年以来,王中锴先后带了10多个徒弟,为风城油田作业区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技能人才。其中的5名技能人才还在新疆油田公司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如今,已是作业区首席技师的王中锴更加坚定了“传帮带”的想法,他要把能量传递给更多人,带动身边青年成长,为作业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青春力量。
王悦
风城油田作业区财务科副科长
荣誉
先后7次获得新疆油田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年度先进个人”、2016年新疆油田公司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2020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论文二等奖
青春宣言
带动更多青年贡献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更美的芳华
“小管家”肩负大责任
从对财务报表一窍不通到财务工作的行家里手、连续多年被评为新疆油田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王悦“开挂”式的进步速度,是风城油田作业区青年拔节成长的典型代表。
多岗位积累经验
2011年大学毕业后,王悦通过招工考试,进入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工作。
刚开始,王悦从事的是联合处理站的原油交接工作,一干就是3年。2014年,她被借调到经营岗位工作,从此打开了通往财务管理行业的大门。
借调期间,她先后在经营材料岗、成本管理岗、基建材料岗、薪酬管理岗、预算管理岗等岗位工作。不同的岗位需要掌握不同的专业知识,因此,王悦开始疯狂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掌握了较为全面的业务理论。
多个岗位的工作经历,也让王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她以后走上更重要的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勤钻研变“小管家”
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后,王悦明显感觉到自己在知识储备和技能技巧上的不足。但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捷径,必须从最基本的理论学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
王悦天生就有一股勤钻研的狠劲儿。她买来专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恶补自己欠缺的理论知识,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师傅请教。
在不断的学习、请教和反复实践下,王悦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精进,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都能独当一面。尽管如此,她仍然不断地提升自己,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抽出一天时间用来梳理工作,平时下班后也会继续学习。
日复一日的学习让她的财务知识体系不断丰盈。很快,她考取了会计证,评上了中级职称,并在去年竞聘成为财务科副科长,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小管家”。
拓思路助力管理
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她迎难而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022年,根据新疆油田公司“强矩阵”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求,王悦在工作中以项目化预算为基准,践行“强矩阵”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将管控责任横向分解到科室,纵向分解到基层站队,切实推动管业务管费用,预算项目由2021年的304项进一步细化至3600余项,实现了预算的精准下达。
王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预算对各单位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有效组织和协调作业区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2022年,为促进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财务科与16个费用管控科室、12个基层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多轮次的精细预算对接,科学分解成本预算指标,确保内部下达预算指标满足基本生产需求。
“小管家”担大责任
如今,王悦还肩负着更大的责任,那就是推动“阿米巴”模式创新。根据油田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王悦和财务科工作人员一起编制“阿米巴”经营核算单元实施方案,推动建立作业区内部模拟市场和全员分级承包考核工作机制。
同时,王悦还将在工作中借助“强矩阵”管理体系,通过划小核算单元,带领作业区机关和基层共建“阿米巴”成本核算,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梳理管理考核流程,将“阿米巴”模式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动“四精”管理落实落地。
“作为作业区‘三小’‘青’字品牌中的管理提效‘小管家’,我将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介入生产经营需求和难题,发挥财务引领作用。”王悦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将以财务共享平台为抓手,制订财务信息共享计划,梳理各业务科室所需,定期反馈共享信息,搭建平台支撑,消除业务和财务之间的信息孤岛,进一步促进业务和财务融合,带动更多的青年为风城油田作业区建设300万吨一流采油厂贡献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更美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