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品读名人故事 领悟书香魅力
黄富国

春意盎然书香浓。转眼间,我们迎来了第28个世界读书日。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不强调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古往今来,爱好阅读并学有所成的人不胜枚举,记者在此列举了几位名人读书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读书故事,通过阅读获得思想启迪,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

范仲淹自律苦读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饱尝酸辛,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每天夜晚,范仲淹一边读书,一边煮粥。一锅米粥煮好,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起来,锅里的米粥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4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吃饭时,他把野韭菜、野葱等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醴泉寺读书3年,范仲淹基本过着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3年间,他刻苦攻读、博览群书,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为他后来成长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广读精注

毛泽东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昌黎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几十年来,毛泽东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毛泽东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曾阅读批注了德国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2100多字的批注和提要。在他移居长沙清水塘时,他这本书曾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这位同学才托人带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翻阅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托尔斯泰用情朗读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在休息、闲暇或与友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动情地朗读起他所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并经常因朗读而感动地掉下眼泪。

有时候,他在朗读之后,还会加以评说。像托尔斯泰这样喜欢朗读别人的作品,然后再加以评说的情况,在其他著名作家的身上并不多见,但这对于加深一篇文学作品情愫和内涵的理解,却有极大的好处。

托尔斯泰还很善于总结和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1891年,托尔斯泰在给一位友人的一封信中开了一份书单,题为《对我产生了印象的书籍》。在这份书单中,他把过去各个年龄阶段所阅读的书籍分成“印象深”“印象很深”“印象极深”3个层次。

他在1853年的日记中写道:“读书,尤其读纯文学的书——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该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上。”既关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更关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

莫言手不释卷

有一次,莫言受母亲之命去割草放羊。他怀里揣着一本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把羊赶到地头,草篮子放在身边,他被小说情节深深吸引,沉迷在其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把割草喂羊的任务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

最后,莫言索性把羊往树一栓,躲进了自己的秘密基地——草垛里,一口气把整本书读完。天热,草垛里闷,他浑身上下被小虫子咬得斑斑点点奇痒难忍也顾不上。

等莫言读完书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羊儿被饿得狂叫不止。莫言匆忙牵着羊去吃几口草,两手空空地回了家。

莫言放学后要帮助母亲推磨。他推着磨盘,心里还在想着借到的书很快就要还了,书中的情节也在吸引着他。

他把书摊开放在磨盘上,一边绕着圈儿推一边歪着脑袋看。莫言母亲看了很心疼,干脆让莫言去看书,自己一个人艰难地推动磨盘。

正是由于对阅读和文学的热爱,帮助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时间:2023-04-2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