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以高质量文化服务增强百姓获得感
——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获评“优秀"
郝建美 谢玉芳

 近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进行了通报,我市在第一、二批63个示范区中荣获优秀等次,是全疆唯一一个获评“优秀”的城市,创新发展案例入选国家公共文化发展蓝皮书。

“上海市徐汇区、江苏省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襄阳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评价表现比较突出,反映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条件较好,整体服务能力较强。”通报中,我市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获高度认可。

据悉,全国共命名了4批次120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承担着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任务。2020年6月,示范区创建达标模式调整为竞争模式,不再增加示范区数量,每两年开展一次复核,主要统筹考察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和改革创新等内容。

2016年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强化创新驱动,以高质量文化服务增强了百姓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阵地建设

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12月28日上午,克拉玛依区城南社区居民刘雅斌来到社区的“城市书屋”,挑选了几本自己感兴趣的厨艺书籍,坐下来开始阅读。自从去年4月城南社区开放这间书屋后,来社区看书就成了刘雅斌度过闲暇时光的方式。“这里的书很全,我从家里走路过来只需要几分钟,非常方便。”她说。

近年来,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文化赋能”和“高品质公共文化倍增工程”,不断打造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推进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建成了“10-15分钟”可达的标准化公共文化生活圈,构建了“文化设施共建、文化活动共抓、文化人才共用、文化成果共享”的大文化格局。

行走在克拉玛依的各个角落,文化之风扑面而来:市文化馆内,喜欢艺术的市民正沉浸在音乐和戏曲的海洋;健身公园里,一群群少年在篮球场上奔跑跳跃、挥洒汗水;各社区的居民活动室里,老人们正认真学习剪纸、版画、书法……12月的新疆寒风凛冽,但克拉玛依人民的内心满是幸福和温暖。

据统计,示范区创建以来,我市对全市半数以上街道、社区文化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街道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置率达到100%;打造了百姓身边的“精神粮仓”,在都市商圈、景区景点、街镇社区、乡村农舍新建各具特色的“社区书房”“文化驿站”“职工书屋”“民间博物馆”“音乐博物馆”数十家;推进“文化强基工程”,逐步将石油石化企业职工退休站管理职能和资源移交社区统一管理,与全市1337个文体设施一起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共同构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品质化发展,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

提高服务效能

文化成果人人共享

12月18日,“燃情冰雪相约油城”克拉玛依庆冬至、迎新年冰雪季系列活动启动,受到了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欢迎。

为让广大市民尽情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一直到明年2月,我市将相继开展以激情冰雪运动季、童趣冰雪研学季、缤纷冰雪文化季、舞动冰雪演艺季等为主题的60余项文化旅游活动。

“除了文化服务设施等‘硬件’的提质增效,我们还坚持在服务效能和内容供给等‘软件’上下功夫,以高质量文化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我市坚持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攀“高峰”,通过深挖本土文化特色,涌现出了原创舞剧《油城往事》、“访惠聚”题材小说《柳梭沟的春天》和新疆本土创作的、具有完全自主版权的第一部动画系列剧《克拉和玛依》等一批文艺精品。

每年3月的“克拉玛依之春”系列活动、4月的克拉玛依市全民阅读活动、5月的百日广场文化活动暨社区文艺展演、8月的“水节”系列活动、10月的乡村百日文体竞赛、农民丰收节……我市坚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从城市到乡村,从街头到社区,从基本文化保障到精彩文化生活,通过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了各类文艺主题活动贯穿全年、文化成果人人共享,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

为满足群众对文化艺术培训和教育的需求,提升广大市民的艺术修养,我市将各级文化馆(站)打造成为群众的终身美育学校,面向全市各年龄段推出了免费的语言类、戏曲类、美术类等艺术培训班,受到群众的喜爱。

我市还进一步完善全市流动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增强流动文化服务能力,打通了“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全市公共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累计办理借书证6万余个;全市文化馆、美术馆年均服务17.98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活动223场次;全市展览馆(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9.27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55场次;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年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近3000场次,约24万人次参与,约50万人次受益。

推进“数字化”

打造克拉玛依样板

在克拉玛依市图书馆,借书无需押金,凡是芝麻信用分达到550分、持克拉玛依本地身份证的市民,即可使用“信用借还”服务,这一举措进一步方便了市民借阅图书。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市将公共图书馆建设作为群众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以“构建全疆一流图书馆”为目标,推进提升公共图书馆馆舍空间营造、服务体系构建、阅读推广活动组织、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设置了电子书借阅机、自助办证机、朗读亭等多种现代化高科技软硬件系统,进一步扩大了免费开放力度,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粘性的“粉丝”网络文化社群。

据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创建以来,我市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等项目,加强了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承担国家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项目、基层数字推广试点项目,建成了西北地区首个“线上+线下”数字文化体验馆;累计投入1100万元搭建线上综合文化服务平台、线下实体体验空间、数字资源建设及应用;完善公共文化网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搭建8个本地特色资源库,数字资源量达43.58TB。我市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也为服务周边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数字化”发展还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我市建立完善了“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特色文化服务;推动建立区域总分馆体系,优化总分馆服务网络,实现总分馆资源共享;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经典文化进社区”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克拉玛依样板”逐渐成为现实。

行稳致远,久久为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之路永无止境,我市将以此次复核为新起点,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作出新的克拉玛依贡献。

图片由市文体旅游局提供,部分图片拍摄于疫情前。

设立在街道、社区的“城市书屋”吸引了许多年轻读者。

我市将公共图书馆建设作为群众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着力构建“全疆一流图书馆”。

2021年2月,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市文化馆组织的下基层活动结束后合影。

时间:2022-12-30    来源: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