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走出阴霾,拥抱阳光
——我市迷途少年回归生活正轨的故事
记者 杨艺佩杉 通讯员 赫连岚诗

浩浩(化名)不爱回家,放学后就在马路上游荡,脸上总是灰扑扑的,像蒙着一层灰尘,衣裤也满是斑驳的污渍,看起来很邋遢。

浩浩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坏孩子”:迟到早退、不爱学习、甚至沾染上了偷窃的恶习;他还是父母眼中不听话的“野孩子”:不爱说话、不服管教、旷课晚归。

这样一个看似顽劣不堪、无可救药的少年,在我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和过去挥手告别,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


“隐形”的孩子


浩浩7岁前的生活是孤独的。他生活在一个小山村,每天举目望去,四周皆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他所生活的地方是无数山头中的一个,最近的邻居家也需要走好几里路才能到达。

浩浩感到孤单的时候,会站在门前大声呼喊,偶尔能得到住在另一个山头邻居的回应或者几声狗吠,但更多时候只能听见风刮过树木的“沙沙”声。

曾经的浩浩也有过完整的家庭,但在他两岁那年,在克拉玛依市务工的父母离异,年幼的浩浩被父亲带回老家,开始了5年无人照管的生活。

沉溺赌博、经常酗酒的爸爸常常待在十几公里外的乡里,一住就是半个月,留下幼小的浩浩一个人待在家里艰难度日。没有人交谈、没有人玩耍,这些浩浩都能通过自娱自乐解决,但饥饿却常常让他在深夜里辗转难眠。为了填饱肚子,浩浩只好捡拾自家屋后大树上掉落的果子,以此充饥。

7岁那年,即将步入小学的浩浩被母亲接到了克拉玛依生活。离开了熟悉的小乡村,来到了繁华的城市,浩浩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最重要的是能够和妈妈一起生活。

可是到了新家,浩浩才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妈妈如今已经再婚,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妹妹身上,对浩浩没有太大耐心,还会动辄打骂他。继父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和自己并不亲近。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浩浩感到自己就像一个“隐形人”,一个被所有人遗忘的孩子。已经步入小学的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浩浩和同学关系很不好,也曾偷偷拿走老师的几百元钱;学校离家里只隔一条马路,看见接自己放学的妈妈,他宁愿绕远路去睡公厕楼道也不愿回家。

看着叛逆的儿子,浩浩妈妈毫无办法,只能带着他找到了我市心理咨询师陈培文。


困惑的妈妈


浩浩的叛逆和妈妈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要帮助浩浩,对于妈妈的正向引导就必不可少。

因此,在做浩浩工作的同时,陈培文和浩浩妈妈也进行了沟通。原来,浩浩妈妈的原生家庭环境就很糟糕:除了常年在贫困线上挣扎,作为家中的“老小”,浩浩妈妈还经常遭到父亲和后母的打骂责备,强势的父亲也让家里的气氛十分压抑。

在这种感情淡漠环境下长大的浩浩妈妈,成年后对于亲子关系的处理自然问题百出。因此,对于浩浩的问题,浩浩妈妈唯一能想到的教育方式就是责备打骂;同时由于分开时间太长,也让母子俩之间的感情纽带并不牢固,于是冲突就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日常。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面对浩浩妈妈的困惑,陈培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平时的沟通中,尽量要用支持、理解的心态来对待浩浩的问题,不要在不清楚缘由的情况下随便责备孩子;不要轻易给孩子“扣帽子”,要多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

此外,现阶段浩浩内心的力量还十分薄弱,仅靠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有限,效果也不甚理想。如果家庭环境和母亲的教育意识不改变,不仅无法让浩浩迷途知返,对这个家庭今后的走向也将产生不良影响。

听了陈培文的建议,浩浩妈妈似乎有所触动,对浩浩的态度也从生硬疏离渐渐软化,在平日的生活中,妈妈也不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妹妹身上,对浩浩也有所关心。


走进孩子的内心


浩浩不爱说话,第一次来到陈培文的心理咨询室时,浩浩只说了两句话:“挺好的,还可以。”

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于是,陈培文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浩浩“好好说话”。

在后面几次见面中,面对依旧沉默不语的浩浩,陈培文问道:“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我喜欢画画!”

“那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

“我想当警察!”

当问到这些问题时,浩浩的眼睛亮了,兴致勃勃地向陈培文讲述了自己的理想。

看见解除了孩子心中的戒备,陈培文趁热打铁,让浩浩随意发挥画一幅自画像。犹豫了很久,浩浩在一张A4纸的右下角画了3个很小的小人,在左下角画了几只小鸡,在浩浩的心中,这几个小人就是他自己。

这样少见的画像,让经验丰富的陈培文也有些诧异,由于长时间处于缺乏爱和关心的环境,浩浩对于自身的认可度极低,单靠自己无法摆脱现在一团糟的生活状态,必须要有强大的外力才能帮助这个孩子。

最终,陈培文决定从建立浩浩的自信心开始入手。在和浩浩的每一次交流中,陈培文都会大量给予正面肯定,通过夸奖赞许让浩浩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从而逐步建立浩浩与他人交流交往的正确方式。

“老师,这段时间浩浩回家不用父母督促,就能自己写作业了。”半个月后,陈培文收到了浩浩妈妈的反馈,孩子的变化也让妈妈欣喜不已。

看着慢慢走向生活正轨的浩浩,陈培文深感欣慰,不幸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因此仅仅走进孩子的内心还远远不够,只有与之共情,才能真正理解和帮助他们。

时间:2022-11-1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