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我家十年喜事多⑥
“留在这里是最正确的决定”
关祥荣

■人物介绍

姓名:郑涛 年龄:35岁 职务: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办公室(调研室)干部

关键词 实现向往

他通过身边的同事了解了克拉玛依这个蒸蒸日上、快速发展的英雄城市后,内心充满向往,当年年底,他就被调入克拉玛依工作

关键词 定居油城

因为工作关系,他更深入了解克拉玛依的现状和未来,决定在克拉玛依安家,他购买了住房,自己攒的一吨多重的书也有了归宿

关键词 见证发展

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克拉玛依市民,新疆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见证和亲历新疆的蓬勃发展,在他看来是自己经历的最大的喜事

进疆10年多之后的郑涛没想到,自己会在克拉玛依成家立业,犹如当年他不会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后来新疆一样。

2011年7月毕业后,郑涛通过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一名志愿者,由此开始了与新疆的不解之缘。

次年8月底,郑涛成功考取自治区重点中学——哈密市第四中学特岗教师,迎来了进疆后第一件喜事: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我来新疆的初衷本是支教,结果没能实现,但没想到结束服务期后我进入了学校工作。”郑涛说。

郑涛在做志愿者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和援疆干部打交道,进了学校后,他才开始更多地和新疆人交往交流。郑涛说,正是新疆的美景、美食和善良淳朴的新疆人,让彼时的他认为,留在新疆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

2013年8月底,因工作出色,郑涛被调到哈密市教育局(现伊州区教育局)工作。这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但这并没有被郑涛看做喜事,反而是一个奖项被视书如“妻”的他当做对自己最大爱好的馈赠。工作之余,郑涛常写一些随笔和诗歌,时不时见诸报端。当年,记录他“个人阅读史”的随笔《渴望“妻妾成群”》获由哈密市图书馆和哈密广播电视报联合主办的“十年悦读记”有奖征文活动二等奖。

2016年4月,郑涛进入哈密市委组织部工作,成为了一名组工干部,这也埋下了他后来到克拉玛依定居的伏笔。

2019年6月,郑涛被抽调到自治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公室工作。

“虽然当时已经来新疆8年了,但我对克拉玛依比较陌生。”郑涛说,“当通过身边的同事了解了克拉玛依这个蒸蒸日上、快速发展的英雄城市后,我的内心充满向往。”

当年年底,郑涛就被调入克拉玛依工作。这成为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此后,遇见爱情,组建家庭,郑涛的生活幸福而稳定。他唯一的忧虑就是,自己多年来攒的那一吨多重的书尚在“颠沛流离”,没有找到归宿。

“要不要在这里买房?”这个问题着实困扰了郑涛一阵子。

在组织部从事文字工作,需要郑涛时刻关注市委的部署安排和基层发展现状。也是借助这个平台,郑涛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对克拉玛依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深的了解。

“克拉玛依的建市历史虽然只有60多年,但一代代石油人创造的光辉事迹和精神财富与市委确定的发展思路让人相信,克拉玛依的发展前景非常好。”郑涛觉得,自己选择留在克拉玛依是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在克拉玛依安家!”这个想法确定后,郑涛迅速行动起来。

2020年十一期间,看了两天楼盘后,他即决定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商品房。待房子交工装修后,书就可以有个真正的家了,郑涛的唯一忧虑也在克拉玛依解决了。

2021年10月2日,郑涛与妻子步入婚姻殿堂,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今年9月22日,郑涛初为人父,他和妻子给儿子取名苇杭。此名源自《诗经·河广》中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纵使前方千难万阻,重山险河,我一苇杭之。”这是郑涛夫妇对儿子的期许。

十余年间,辗转三地,郑涛调侃自己说,体重陡增21公斤,肚子从“贫瘠”到“身怀六甲”,头发少了,但他的青春在此燃烧,新疆已成为他的第二家乡。

“十年来,我看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大地山河巨变、成绩斐然。”郑涛说,“能够见证和亲历新疆的蓬勃发展,才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喜事。”

时间:2022-11-03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