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落实总书记视察新疆精神”系列报道之五
一幅生态宜居画卷
克拉玛依市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综述
郭雪梅 王慧 王蓓 梁斌

(本报资料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努尔买买提·艾山 摄)中华玫瑰园被打造为集文化展示、科普宣传、观光摄影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公园,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俯瞰市中心城区,绿意盎然、美不胜收。去年,我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绿化覆盖率高达43.83%,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本报资料图,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浩然 摄)

(本报资料图,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一群飞鸟在古海生态公园水面掠过。我市将对包括公园在内的136平方公里土地精细规划,建设古海生态示范区。

    8月8日,在古海生态公园里,世界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在湖中自由游弋。这是克拉玛依市有相关记录以来首次发现该种群。

    说起白头硬尾鸭这个名字,估计很多市民会感到陌生,但如果告诉你,它是动画形象“唐老鸭”的创作原型,大家是不是会感觉熟悉很多?

    白头硬尾鸭很珍贵,被列入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数量为7000至1.3万只。

    近几年,越来越多诸如白头硬尾鸭、黑鹳、疣鼻天鹅等对水质要求很高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飞抵我市周边水域栖息。这足以证明,我市近年来在加强环境生态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克拉玛依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将这座曾经几乎是不毛之地的戈壁小城,奇迹般地改造成了绿化覆盖率高达43.83%的生态宜居之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拒绝“三高”项目准入

    坚守一片蓝天有原则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兵地一体、同防同治,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去年,我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1.0%,较前年提高2.5%。与2014年相比,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由全国第196名提高到第102名。

    将这组数据转化成市民的直接感受则是:“克拉玛依蓝”唾手可得,不受季节限制,有时万里无云,蓝得心旷神怡;有时蓝天白云,云朵奇幻无穷。夏季的克拉玛依白天时间长,火烧云在蓝天的映衬下色彩绚丽,有时粉紫、有时金红……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克拉玛依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克拉玛依市“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克拉玛依市落实“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方案》《柴油车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近10项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实施235项重点任务及工程项目。

    其间,市委、市政府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重点,减少重污染天数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独山子区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一直备受市民关注。我市在加大监测力度的同时,积极与周边区域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应急联动、信访联处等多项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克拉玛依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新型工业化城市,工业企业污染物减排一直是我市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十三五”期间,全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量为2.2万吨。

    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我市不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根据企业生产工艺变化,每年修订应急减排清单。

    我市还成立了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17个部门组成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市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检查评估等工作,制定出各区中、轻度污染应急防护措施及实施流程。去年,全市重污染天数为零。

    2020年,我市出台了地方实体性法规《克拉玛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生态损害赔偿、节能减排等分项管理制度,全面构建全面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构筑起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打好污染治理组合拳

    守住动人心魄一汪水

    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克拉玛依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水如同这座城市的“血脉”,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给市民带来了希望。

    为了守护好城市的“血脉”,每年市委、市政府都印发年度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方案,明确各区、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层层压实责任。

    仅“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治理、农业污染防治等10大类32项重点任务实施。

    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我市严禁“三高”项目进克拉玛依的同时,还持续加强对辖区工业园区的监管,实现工业集聚区水污染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在强化城镇污染治理方面,全市5座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任务,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近年来,我市以总体环境质量现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水平为基础,科学筛选废水重点减排项目,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截至2020年末,全市已分别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3456.45吨、404.40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指标。

    2019年5月25日,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随后,全市上下继续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持续加强节约集约用水管理,推进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我市公共机构和场所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全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均达到全疆领先水平。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河流、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为100%。

    植树造林全员参与

    荒漠变公园终实现

    2021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对于曾经生活在“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克拉玛依市民来说是那么遥不可及,如今,已变得触手可及。

    近年来,为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坚定不移推动全市绿化工作向高质量迈进。

    2017年6月22日,我市首次召开荒漠生态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疆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外围荒漠戈壁生态建设。通过不断建设,我市形成以中心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公园、生产、防护、附属绿地、“三廊、三环”等为骨架组成的中心城市绿地系统,由农区田园风光、城市边缘道路与防护绿地、近郊荒漠生态景观等组成的中心城市边缘生态防护绿地系统,以及城市外围荒漠生态安全屏障圈层。

    随后,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通过规划建绿、拆建还绿、见缝插绿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量持续增加,城市绿地布局日趋完善。

    在城市周边外围,我市大力实施荒漠生态恢复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31万亩、封山育林8.95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趋势,实现了外围环境与城区绿化有机连接,推动城域生态系统不断好转。

    去年,市委、市政府更是将园林绿化纳入“林长制”,持续加大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草原资源力度,促进了园林绿化管理科学化。

    现如今,克拉玛依的绿化率正在稳步增加,“森林围城”区域不断向外扩展,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木品种也由白榆、新疆杨、白蜡等寥寥几种增加到了近两百种,真正实现了四季见绿。

    在城区内,胜利路南延、中华玫瑰园、向阳花海等上百项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进一步激发了城市活力。以玫瑰文化为主题的中华玫瑰园,被打造为集文化展示、科普宣传、观光摄影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公园,成为夏秋季节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市区北师大附中东侧、面积达30余亩的向阳花海的建成,不但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塑造了城市景观,成为了市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20多年的引种驯化,我市现在已经有园林观赏树木129种,园林观赏花卉127种。”从事园林绿化工作三十多年的市园林科研所所长李艳红说,“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亲眼见证了克拉玛依实现‘三季见花、四季见绿’的全过程。”

    截至2021年底,我市绿地面积达到12.9万亩,建成区绿地率为40.04%,绿化覆盖率为43.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78平方米,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物多样未来可期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对中心城区外围荒漠进行生态修复、建设一批生态公园等一系列举措,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效保护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目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保护利用原有植被和戈壁地貌的基础上,强化水域治理,因地制宜在城市南郊的原九公里湿地进行了分期改造建设,打造了占地1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500多公顷,总蓄水量900万立方米的“城市之肺”——古海生态公园。

    目前,该生态公园内零星分布的大小水域都被芦苇、红柳、梭梭以及新种植的灌木林包围,环境静谧、水质清澈,吸引了鸬鹚、银鸥、白鹭、绿头鸭等大量野生鸟类栖息繁衍,在调节我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如今,古海生态公园的建成,与市区城南红山湖水域、西郊凤栖湖水域、东郊金龙湖水域等共同构成分布合理的生态格局,为候鸟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2017年,我市开始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确保河流、湖泊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落实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如今,各个水域水草丰茂,不时还有三五成群的野生鸟类在上空飞过,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我市辖区的野生动物已有570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154种、无脊椎动物49种、昆虫367种。鹅喉羚(黄羊)、盘羊、狐狸、狼等30余种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了克拉玛依的“常驻民”。

    生态环境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已为克拉玛依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凝聚了磅礴力量。

    未来,克拉玛依人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书写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生态宜居美好新画卷。

时间:2022-08-1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