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村集体“家底”,唤醒了“沉睡”的资源,确保人人按股享有资产,保障农民享有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权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我市根据不同村情、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以及区位特征、文化传承等情况,一村一策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乡村振兴,事关农民切身利益。
乌尔禾区作为自治区2018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县),于2019年10月底完成了改革任务,克拉玛依区于2021年5月底完成了改革任务,至此,我市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以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资产量化、股权设置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强了村集体造血功能,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改革“三变”促分配
7月1日,夏日的乌尔禾区乌尔禾镇哈克村沐浴在晚霞的余晖中,宽阔干净的水泥路蜿蜒伸向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村民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光景……
记者轻轻推开该村村民乔拉·阿尔不苏力家虚掩的门,夕阳余晖穿过客厅的窗户洒在沙发上,65岁的乔拉·阿尔不苏力盘坐在沙发上,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女巴力丁·塔苏玛看电视节目,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共产党的政策好,现在我也是村集体的股东了,年年都有分红。”乔拉·阿尔不苏力乐呵呵地说,“2019年,村集体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那一年,村里召开股东分红大会,我家领到了4000元分红款,2021年领了8800元。”乔拉·阿尔不苏力开心地说,“我很期待今年的分红!”
在哈克村,像乔拉·阿尔不苏力一样,享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的村民还有很多。
2019年、2020年、2021年,哈克村、查干草村连续3年实现分红。2019年分红50.46万元,2020年分红100.92万元,2021年分红111.01万元,较2019年增加60.55万元,增长了120%,村民们看着手里的真金白银,笑得合不拢嘴。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家底”,界定了多年来含混不清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唤醒了“沉睡”的资源,搭建了“产权清晰、股权固化、按股分红”的管理新机制,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三变”,确保人人按股享有资产,保障农民享有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权利。
集体农户“双受益”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我市根据不同村情、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以及区位特征、文化传承等具体情况,一村一策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乌尔禾镇两个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克拉玛依区小拐乡三个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村集体以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身份,承担集体资产管理、运营和维护职能。5个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充分“赋权”,激活各类发展要素,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9年12月,乌尔禾区乌尔禾镇查干草村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了一家全资公司——克拉玛依市玛湖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20年6月初正式投入生产,先后为“西部乌镇”“玛湖油田开发”“白杨河大峡谷开发”“智慧电网”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项目提供了数十万余方优质混凝土,带动了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乌尔禾区乌尔禾镇哈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牧民养殖特长,大力发展养殖产业,依托合作社申报褐牛养殖项目,新建褐牛养殖示范基地,引进西门塔尔牛、褐牛,并开展千亩小麦苜蓿套种、青贮饲料种植,集中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反哺畜牧养殖业,2021年哈克村经营性收入达415.88万元。
克拉玛依区小拐乡重点围绕牛羊育肥、牲畜养殖、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建设等产业发展计划,利用自治区重点示范村奖补资金引入新疆福润德投资集团、新疆万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社会投资,正在建设年出栏不少于10万只,存栏不少于2万只的肉羊养殖育肥基地,将通过更加先进科学的肉羊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促进集体产业做大做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应了广大村民的期盼,提高了村民按股分享收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实现了集体、农户的“双受益”,蹚出了一条符合村情民意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据悉,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产改前的826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5483万元,增长了564%;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9年的27996元增长到2021年的34043元,增长了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