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我市3种牧草种子“遨游”太空
它们被用来进行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空间搭载实验
王雯婧

    ●此次乘神舟十四号上“天宫”的4种牧草种子中,骆驼刺、伊犁绢蒿、驼绒藜由我市白碱滩区林牧生态研究院协助采集

    ●太空育种将提高牧草防风固沙力、草地生产力、草地载畜量,为防治草地荒漠化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为新疆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作出贡献

    “这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上搭载的牧草种子,有咱们克拉玛依的骆驼刺、伊犁绢蒿和驼绒藜。”白碱滩区林牧生态研究院院长郑天健6月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着新疆的骆驼刺、伊犁绢蒿、驼绒藜、新草1号苏丹草牧草种子飞上太空,启动了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空间搭载实验。

    这4种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空间搭载实验材料,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由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征集,由新疆畜牧科学院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的科学家们申请,经过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遴选、批准后实施的。

    据新疆畜牧科学院项目负责人介绍,由我市白碱滩区林牧生态研究院协助采集的骆驼刺、伊犁绢蒿、驼绒藜,均生长在地面温度极值观测差值较大的我市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这里的土地很多是非常典型的盐碱地,冬夏温差大,地面温度夏季可达到50余℃,冬季可达到-39℃,年大风日数达70天以上。在这样环境下生长的荒漠化植物,生命力极其顽强。

    “多年来,我们收集和研究耐盐碱、耐寒耐旱的牧草种质资源,收录了180余种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植物,并开展了骆驼刺等牧草人工种植、生长发育、特色饲料及畜产品开发等相关实验,做了很多技术贮备,能为开展太空育种提供支撑。”郑天健说。

    白碱滩区林牧生态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是我市一家以林牧生态产业现代化为目标的民办公益性单位,主要开展农林牧业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培育、林下种养殖关键技术、特色农产品开发、动物疫病防治与农牧林业科技服务等。

    “太空育种将提高牧草防风固沙力、草地生产力、草地载畜量,为防治草地荒漠化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为新疆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开发特色畜产品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新疆畜牧科学院项目负责人说。

时间:2022-06-1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