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姓名:娜孜古丽·木哈买提哈力
年龄:40岁 职业:奎屯公路管理局克拉玛依分局退管站站长
娜孜古丽·木哈买提哈力 口述
5月17日,本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克拉玛依区国光光华社区,见到了社区居民娜孜古丽·木哈买提哈力,听她讲述了参加“星火家友会”后自治家园的故事。她说——
我叫娜孜古丽·木哈买提哈力,今年40岁,是克拉玛依区国光光华社区的居民,也是社区党建引领下成立的“星火家友会”的一员。
我家住在工农小区4楼。自1983年初小区建成以来至去年一直未曾大修过,小区内多栋居民楼4楼的房子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水现象。
2020年,克拉玛依区要给居民楼做防水,但推行的过程并不顺利。因怕破坏装修、存在噪音,居民意见不统一,工程一再被搁置。
就这样,外面一下大雨,我家房子墙皮就渗水,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三年。
是“星火家友会”为这件事情带来了转机。
2021年,国光光华社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在党建引领下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落实“五治融合”的要求,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星火家友会”,推行“1511”工作法,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社区自治来治理基层的新方法,解决了我们这些住户的燃眉之急。
以前这类大事,都是由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可住户有的不在家、有的不关心、有的不置可否,结果是工作人员跑断腿结果却收效甚微。
而这次大不相同,社区“搭台”,我们“唱戏”,百姓的事就让百姓沟通调解。
社区党委将我们这些住户集合起来,和我们说明房屋漏水的严重性。陈述完种种利害关系后,社区将投票权交到了我们手里。
在综合考虑后,各位居民代表以绝对优势通过了修缮提议。
这是我们这些老百姓第一次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参与社区治理,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决定自己的事,可我知道,这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2021年11月,房屋修缮完毕,我们的家住起来更加舒适温馨。
正如社区书记张爱英常说的那样,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实现居民自治,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国光光华社区以“家门口议事厅、楼门口议事厅、星火家友会”为载体,打造出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国光光华社区模式”的党建品牌。
自“星火家友会”成立至今,国光光华社区通过居民自治方式调解矛盾纠纷14起,解决困难诉求、代缴代办事项200余件。
在党建引领下,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不仅加强了我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标志着我们居民既能对社区内的利益进行分享,又能对社区内的责任进行担当,真正实现了社区事务由我们自己议、自己定、自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