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热朴哈提·马尔旦 摄 两位居民在五新社区就业超市查看张贴出来的就业岗位信息。
就业超市提供的“商品”丰富,不仅有岗位信息、企业信息,还有技能培训等内容已帮245人就业,实现了待就业群众从“上门要工作”到“就业信息送到家”的转变
“5年前,为了照顾孩子我辞去了工作,如今,家门口的就业超市帮我找到了新工作……”
3月8日,家住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三平路街道五新社区的居民金玲一大早来到社区,向帮助她找到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报喜。
金玲所说的就业超市,是五新社区针对社区待就业人员多、个人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情况,于2019年7月在居委会二楼开设的“家+满意”就业超市。
该超市空间不大,但提供的“商品”丰富,不仅有岗位信息、企业信息,还有技能培训等内容。平时在这里为大家提供服务的,是社区工作人员。
据五新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就业超市成立初期,为了给辖区未就业群众提供就业信息,五新社区与辖区新油公司、世纪图荣公司、三达公司等20多家“大党委”成员单位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联合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平台收集空岗信息,并在社区用工信息栏公布;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居民微信群和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向大家宣传就业超市的功能和作用,提高辖区居民的就业率。
针对每年3月的用工高峰期,就业超市对未就业人员的就业需求、学历特长等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并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分类服务,实现了待就业群众从“上门要工作”到“就业信息送到家”的转变,让居民和企业实现了双赢。
通过精准服务,就业超市自成立以来,已帮助245人就业,仅去年一年有78人通过就业超市找到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