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迹
工作13年来,郭旭光和团队在国内陆上油田勘探成功率普遍不超过30%的情况下,参与发现了玛湖和吉木萨尔两个10亿吨级大油田
他通过攻关,形成了页岩油评价、甜点预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页岩油地质评价技术的空白,还构建了岩性油气藏群大面积分布模式
他通过攻关,形成了页岩油评价、甜点预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页岩油地质评价技术的空白。
他带领团队重新解剖已开发油藏,通过大量研究,构建了岩性油气藏群大面积分布模式。
他是郭旭光,现任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勘探研究所所长。
工作13年来,郭旭光和团队穿越准噶尔盆地,跨越石油勘探禁区,在国内陆上油田勘探成功率普遍不超过30%的情况下,参与发现了玛湖和吉木萨尔两个10亿吨级大油田,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国家的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为祖国献青春
2008年,26岁的郭旭光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来到克拉玛依油田开启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征途。
在随后的13年里,郭旭光和团队接过老一代石油人的“接力棒”,跨越石油勘探禁区,发现了玛湖和吉木萨尔两个10亿吨级大油田,为国家能源安全牢牢加上了一道保险栓。这是我国陆相石油勘探近10年取得的最大成果,郭旭光和团队打开了这座地下宝库的大门,实现了几代石油人为祖国再找大油田的夙愿。
多少井资料分析,多少次日夜奋战——每一项工作,郭旭光都当作一次“会战”严谨地对待。
他爱党爱国爱石油事业,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边疆的石油勘探事业。期间,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油气专项和技术攻关项目,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7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我为祖国献石油
2012年,郭旭光和团队向一种新的资源类型——页岩油发起进攻。
当时,我国页岩油的勘探研究尚属于空白。为了彻底搞清楚页岩油富集规律,郭旭光和他的团队设计了1口井,对页岩油层段进行全井段系统取心,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在这口井近300米岩心精细描述和全面的实验联测的基础上,通过攻关,揭示了中国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规律,形成了页岩油评价、甜点预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页岩油地质评价技术的空白,并最终指导发现了10亿吨级吉木萨尔油田。
郭旭光觉得,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人员,既要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更要有严谨细致的科研精神。
在一堆数据资料中找寻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相同,分类评价,做统计分析……郭旭光和同事做得最多的,就是跟各种资料打交道。“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石油人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我坚守的动力。”郭旭光说。
从西北缘玛湖油田到腹部前哨地区,从东部吉木萨尔油田到全盆地寻找有利领域部署风险探井,作为油气高效勘探理念的传承者,郭旭光始终冲锋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线。他说:“石油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找到它是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