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赛事是我市首次将中式面点师(馕制作)纳入市级职业技能竞赛
●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的最大亮点,就是在项目设置上更加贴近民生
●克拉玛依成为全疆第一个将快递员(快件揽收员/快件派送员)纳入职业技能竞赛工种的城市
●以快递员(快件揽收员/快件派送员)为代表的新业态占据了此次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的半壁江山
●在评比中,参赛选手全面展示了我市保安队伍蓬勃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层层比武,点精兵集成劲旅;砺剑演兵,激士气意志昂扬。
金秋十月,克拉玛依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的赛场上热火朝天,这里,已被参赛者的热情和活力“点燃”。
10月22日至24日,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精彩上演,经过3天比拼,5个工种共162名选手展开角逐,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式面点师(馕制作)实操赛场,面点师纷纷展示绝活,现场弥漫着馕香。
馕文化“飘香”竞技场
10月22日10时,中式面点师(馕制作)项目正式开赛,宣告着大赛实操赛事的启动。
葡萄形状的馕、鲤鱼形状的馕、写有“美丽油城克拉玛依”字样的馕,辣皮子馕、花生馕、玫瑰花馕……
走进该赛事的比赛场地,馕香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馕,更成为赛事展示区的一道独特风景。
经历长期发展,馕从原料、形状各具特色,到口味、功能各不相同,“花样”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新疆馕有300多种,常见的有窝窝馕、皮牙子馕、芝麻馕等。
而制作窝窝馕正是此次赛事的竞赛项目之一,在两个小时内,除了比拼窝窝馕的烤制,选手们还需做出一款自选馕。
揉面团、扯剂子、称重量、擀馕胚、戳花、蘸料、烤馕……120分钟内,选手们拼手速、赛创意,窝窝馕、芝麻馕、太阳花馕……一个个飘香的馕从馕坑“飞”了出来,很快就在参赛选手面前的台子上堆成一座小山,香味更是四处弥漫。
“主办方为我们准备了馕坑和其他用具,在这里,我们只需要尽情发挥,把美味、营养、特色的馕展示给大家。”南疆转移就业选手吐尔逊·阿木提说,“馕成了比赛项目,说明这一新疆传统美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增加了我们从业人员的信心和底气。”
面对选手们做出的馕,裁判十分严谨,比大小、称重量、入口品尝。由现场裁判和后场裁判组成的5人裁判组,根据每一种馕的操作规范、馕品口味、色泽、品质、主题、营养卫生、工艺火候、创意等进行评分。
“此前,新疆馕的生产形式多以小作坊为主。2018年,新疆提出大力发展馕产业,提高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在这场赛事中,我们把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操作习惯纳入考核,这是为了引导、帮助从业者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赛事进一步推进馕制作形成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赛事裁判长武杰一边观察着参赛者的操作,一边说。
据赛事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这场赛事是我市首次将中式面点师(馕制作)纳入市级职业技能竞赛。
“今年9月,在首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市代表队就曾荣获团体赛铜奖,3名选手荣获个人赛铜奖。这也反映了我市中式面点师(馕制作)的职业技能素养和水平。”该负责人说,“把馕产业做优做强,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树立克拉玛依良好形象、增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论知识闭卷测试现场,快递员(快递揽收员/快件派送员)选手们正认真答题。
快递员首次亮相大赛
“这届职业技能竞赛的最大亮点,就是在项目设置上更加贴近民生。这些参赛职业,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更有新业态在大赛上的首次亮相,克拉玛依成为全疆第一个将快递员(快件揽收员/快件派送员)纳入职业技能竞赛工种的城市。”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伴随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兴起,包括物流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在内的新业态从业群体正不断壮大。
为了促进新业态职工向更为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快递员(快件揽收员/快件派送员)为代表的新业态占据了此次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的半壁江山。
在快递员(快件揽收员/快件派送员)竞赛场,来自邮政、顺丰、中通、中铁等快递企业的24名选手在理论知识闭卷测试后,开展了多物品收寄的实操比拼。通过对分拣、投递过程的模拟,考察“快递小哥”进行多物品收寄、快件分拣和识别危险品等技能。
参赛者进场后,会面对水杯、文件、键盘、电话、文具、花露水、杀虫剂、衣物等一大堆物品,选手们首先要挑出禁寄、限寄物品,并迅速将剩余物品打包邮寄。面对易碎的水杯,选手们立即用气泡膜将水杯外面包裹,像卷“煎饼果子”一样,把水杯包裹严实后装箱,贴上防摔物品标志;在收寄衣物时,则要一件一件摸索,找出藏匿在衣物口袋中的打火机、裁纸刀等禁寄物品。
在打包装箱并称重后,参赛选手还需填写快递单,并且根据题目中的始发地和目的地计算出配送价格。
最后,一名工作人员会将装有玻璃杯的快递箱高举过肩,让纸箱坠于地面,随后在裁判面前打开纸箱,通过玻璃杯是否完整,判断选手在这一项有无失分。
“说是比赛,其实就是对日常工作内容的检验。通过这次比赛,我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得到了巩固和规范,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认为参赛很有意义。”赛后,选手杨洪伦说。
养老护理员(失智老人照护员)实操比赛现场,一名护理人员正在用模拟假人进行鼻饲操作。 本报全媒体记者崔文娟 摄
护理员用爱温暖人心
“未来,养老服务将会是一个非常庞大,并且产业关联度相对高的朝阳产业。养老护理员的人才需求将日益增加,对从业者专业性的要求也将不断提升。”赛事主办方负责人说,养老护理员从业群体的技能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在此次赛事中,养老护理员(失智老人照护员)共进行理论考试及两个环节的实操考核。
现场,每一个赛室都是情景化的小房间,模拟着病室、机构的场景。比如在“赛室一”中,布置了病床、床头等,一位模拟假人躺在病床上,床头上放置了鼻饲管、碗等器具;在第二间赛室内,则有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扮演行动不自如的老人,选手要通过轮椅,带领“老人”离开病室外出检查。
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现场参赛的选手几乎都是“话唠”。“奶奶,如果有不舒服一定要示意我。”“奶奶,这个进度怎么样?”“奶奶,屋外比室内凉,我给您盖一层毯子。”……
在使用轮椅转运老人的考核赛场,选手们温柔地询问演员“奶奶”的感受,帮助她坐在床边、给她穿鞋,以自己的身体为支撑,让“老人”离开病床,并搀扶“老人”轻轻坐在轮椅上,随后,系好安全带,带好“老人”的水杯、纸巾,并为其盖好保暖的毛毯、垫好背后的软垫。在转运过程中,选手模拟了上坡、下坡的情景,并一遍又一遍安抚着“老人”的情绪,每一步都做耐心提示。
实际上,这些询问、关切的话语正是一项考核分项。在养老护理中,和长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非常自然的沟通来评估长者目前的身心状态,在沟通完毕获得长者认可后,养老护理员就可以开始一系列的照护实施,照护实施中还包含着一些健康宣教。
参赛选手刘畅从事护理员行业已有7年,对于本次比赛,她表示还是有挑战性的,“今天的比赛要求我们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为此,在赛前几周,我就开始强化练习了。在比赛中,我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参加比赛让我受益良多。”
在理论知识闭卷测试前,保安员选手们正在导览牌前查询考场。
保安精气神撼动赛场
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小区、单位的各个角落,经常被大家称呼为“师傅”。看似平凡的保安员,也需要具备规范的行业素养和优秀的身体素质。今年大赛,来自7家企业的49名优秀保安员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示了综合技能。
22日下午,由49人组成的7支队伍依次入场,铿锵有力的号声、整齐有序的队列,充分展示了保安队伍良好的形象。随后,参赛队伍依次进行了军事队列、擒敌拳、个人赛等多项比拼。
“稍息!”“立正!”“跨立!”每支小队都有一名负责带队的领队,在他喊出响亮的口号时,队员们迅速、利落、整齐地完成了相应指令。他们衣着齐整,笔挺站立,在行进中高喊的口号在体育馆内阵阵回响,撼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团体赛后,参赛选手迎来了个人比拼环节。短跑、俯卧撑……他们以蓬勃昂扬的面貌、坚韧不拔的精神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作为小队领队,大家的行动都是跟着我的口号开展的,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参赛选手刘永鑫是一名95后,从事保安行业已有两年多的时间,首次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他既紧张又兴奋。
“作为一名老兵,要退伍不褪色,争取立足岗位为团队争得更大的荣誉。”参赛选手邹小平说,他已经当了十几年保安,参加这次比赛,是因为还想继续提高自己。
“随着时代的变化,保安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技能越来越多。如今,保安人员已迈向了年轻化、技能化、职业化的道路。”赛事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说,在队列、体能等项目展示及个人理论知识评比中,参赛选手全面展示了我市保安队伍蓬勃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在园林绿化实操现场,一名选手正在指定区域播种。
绿化工识花草种植物
辨认绿植、识别害虫、播种、定植、除虫……在市职业技能竞赛园林绿化项目的比拼中,选手们除了要参与理论考试,还要在实操环节面临重重考验。
今年,来自全市的27名园林绿化工作者参加了比赛。
“园林绿化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是那样,这次的赛事很专业、很严谨。”参赛选手隆国玉说,他来参加比赛,主要是为了能在赛事中提升自己。“赛前,我们公司就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内部培训,这种培训对于提升我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都有很大作用。参加比赛,更是和同行交流比拼的过程,能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我带来更多学习进步的动力。”
隆国玉在辨认植物后,第二环节抽到的是“播种”。到达播种区域,他迅速整理好需要的用具,测量范围、翻土、耙沟、配液、浇水、撒种……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没到规定时间,他就完成了所有操作。
在室内,新入场的选手则要通过抽签,选取自己需要辨别的项目。在“病虫害”“乔木”“花灌木”“花卉”4个类别中,一名选手抽中了“花灌木”,并在翻阅图片的过程中迅速辨别出了忍冬、榆叶梅、接骨木、密枝红叶李等花灌木。
随后,她又需要完成第二次抽签选中的病虫害防治(榆叶梅蚜虫)一项,只见她戴好橡胶手套和防尘口罩,清洗了手持喷壶并做好喷壶雾化,按照比例配比了杀虫液,随后从上到下、从正面开始向榆叶梅上喷洒。同时,还在回答裁判提出的相关问题。
该项赛事裁判长黄春堂说,为了做好此次赛事的准备工作,今年7月底,我市园林花卉的专家就已开始策划考题。在半个月内,他们共策划出4套卷子共计200道题,其中包括160道单选、多选,16项实际操作内容。经过专家组4次会审后方才定稿,相关人员均签订了保密协议,确保比赛公平、公开、公正、合理。
“按照要求,此次实操内容均是结合我市园林行业的不足,以提升选手自身技能为目的所出的具有针对性的题目。”黄春堂说,“从现场操作情况看,此项赛事进行得较为顺利,这也得益于多方为此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