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吴刚(中)来到克拉玛依机场,将一面写着“及时停飞保脚趾临危援手展大义”的锦旗送到机场工作人员手中。全媒体记者 彭召勇 摄
6月29日下午,新疆安得利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刚来到克拉玛依机场,将一面写着“及时停飞保脚趾临危援手展大义”的锦旗送到机场工作人员手中。
这面锦旗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机场等他们!”
6月7日20点55分,克拉玛依机场最后一趟航班——南航CZ6684将于85分钟后起飞,前往乌鲁木齐。此时,问询柜台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正在值班的师秋霞拿起电话,听筒那边传来急切的求助声:“有伤员可能要坐飞机,机场能等等我们吗?”
打电话的人叫吴刚,他聘用的47岁甘肃籍农民工赵国宏于当天19点40分许,在距离克拉玛依市区100多公里的工地上,作业时被重物砸伤右脚,其中4个脚趾严重变形、血肉模糊。因担心伤势过重,本地医院能否手术,吴刚做了两手准备。他一边安排员工张世尧开车送赵国宏赶往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救治,一边预订了两张南航CZ6684航班的机票。
“你别急,我马上向上级报告。”师秋霞立即联系到机场地面服务主管胡晨博。
胡晨博了解情况后随即请示机场总值班领导俞松卫。
此时已是21点05分。按照规定,飞机要在21点35分关闭舱门,22点05分滑出跑道。也就是说,伤者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机场。但胡晨博知道,这不可能。
俞松卫沉默了一会儿后说:“机场等他们!咱不能让农民工兄弟落下残疾。”
“飞机等他们!”
得到命令,胡晨博赶紧联系到南航新疆分公司克拉玛依营业部负责人刘洪晶,由她紧急与南航乌鲁木齐运行指挥部联系,请求延迟起飞。
21点37分,南航乌鲁木齐运行指挥部经研究后迅速回复:“飞机延迟一小时起飞等他们!”
好消息传来,机场全面行动起来:赵国宏和张世尧的登机牌准备好了,轮椅推到了机场候机大厅门口,急救物品准备妥当,进入机场、候机大厅和登机大厅的安检绿色通道全部打开。
为节约时间,21点50分,机场快速组织乘坐本次航班的旅客登机。
21点55分,56位旅客登机落座后,乘务组向旅客们说明了受伤农民工的情况,并就延迟起飞征求意见。
“救人要紧,我们晚一点没关系。”全体旅客一致同意等待。
“别等我们了!”
21点19分,张世尧、赵国宏赶到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急诊中心。
核酸检测、伤口止血包扎处理后,急诊中心开通了绿色通道,紧急为赵国宏做了CT检查。
眼看延迟起飞的时间越来越近,胡晨博焦急万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因施工需要,将于次日0点关闭跑道!”
22点18分,胡晨博的电话响了,赵国宏说:“那么多人等着我,心里过意不去,让飞机别等了,我就在克拉玛依治疗吧!”
22点19分,机组接到正常起飞的指令,舱门关闭。
22点21分,塔台指挥航班挂拖车,飞机被推出滑向跑道,准备起飞。
“我们等他们!”
“检查结果出来了,虽然这里可以做手术,但我们商量后还是决定去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必须在12小时内进行,否则脚趾可能保不住,能再等等我们吗?”
22点24分,就在飞机刚刚滑出跑道3分钟时,张世尧又一次拨通了胡晨博的电话。
飞机已在滑行之中,返回困难重重,怎么办?
胡晨博、俞松卫、刘洪晶没有犹豫,又一次请示南航乌鲁木齐运行指挥部。
南航乌鲁木齐运行指挥部当机立断:飞机滑回等伤员!但这需要再次得到全体旅客的同意。
“同意同意,返回吧,我们等他们!”这次旅客们的回应,比上一次更积极、更热烈。乘务组全体人员集体向全体旅客深深鞠躬表达谢意:“我们替伤者谢谢大家!”
22点45分,航班返回登机位,舱门第二次打开。
这一次,机场工作人员又一次推着轮椅、提着急救箱在候机楼入口处等待,刚刚关闭的3条安检绿色通道再一次打开……
“脚趾保住了!”
23点05分,载着伤员的车刚停在候机楼门口,机场工作人员立即将赵国宏抬上轮椅。
23点14分,赵国宏被抬上飞机坐到头等舱座位——这是机组的决定。
23点35分,航班起飞。
6月8日凌晨0点06分,飞机提前24分钟抵达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这是南航乌鲁木齐运行指挥部协调的结果。
6月8日10点40分,经过医院专家6个多小时的手术,赵国宏4个受伤的脚趾保住了!
6月27日,4个受伤脚趾都有了知觉的赵国宏出院了。离开病房时,他拉着医生的手喜极而泣:“脚趾保住了,我不会残疾了。”
赵国宏后来告诉记者,经过多方打听他才知道,当天,为了保住他的4个脚趾,不光航班为他推迟了整整75分钟,克拉玛依机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南航乌鲁木齐运行指挥部的76名工作人员,加上56名旅客和自己的老板吴刚、工友张世尧以及克拉玛依、乌鲁木齐两地医院的医护人员,至少有142人参与了对他的救助和救治。
住院期间,赵国宏经常对病友讲起自己受伤后经历的那一幕幕让他感动的暖心瞬间,一句“诗”也总是被他反复念叨:“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