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截图。
刊发于2月22日的本报《狐狸陪我去巡检》版面图。
《中国日报》版面图。
新华网截图。
中新网截图。
光明网截图。
中国新闻社截图。
石榴云客户端截图。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截图。
新疆发布截图。
天山网截图。
直播新疆截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武海丽
最近,一只来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野生狐狸“火”了。
近半个月,它连续“刷屏”克拉玛依人的微信朋友圈。不仅如此,它还被全国四十余家媒体纷纷转载,收获全国众多读者和网友关注的目光,很多人亲切地称呼它为“狐狸巡检员”。
一只野生狐狸是如何成为网红的?这得益于克拉玛依日报融媒体的记录和传播。
在新疆油田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采气工人常年与狐狸和谐相处,狐狸早已成为集气站的常客,它们在集气站附近玩耍、觅食的身影十分常见。尤其是到了冬天,考虑到狐狸在野外觅食艰难,采气工人为狐狸投喂食物。狐狸和采气工人相伴而行,仿佛在陪伴他“巡检”……这一幕幕充满野趣又带给人无限感动的画面,通过克拉玛依日报融媒体记者的纸笔和镜头被记录了下来。随着《狐狸陪我去巡检》《大年初三,这里的狐狸天天见》等报道在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克拉玛依日报”视频号、“嗨克拉玛依”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推出后,“狐狸巡检员”成了“网红”,并引发网友们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和热议。
媒体 纷纷 转载
“狐狸陪我去巡检”只是我市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2月27日,《CHINA DAILY》(《中国日报》海外版)在头版刊发了英文稿件和一张图片,并在手机新闻客户端进行了转载,将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的石油工人与狐狸和谐共处的新闻传播向海外。
2月27日前后,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新疆日报网、天山网等网站转载了原标题为《狐狸陪我去巡检》的图文,其中,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的浏览量达到5万人次。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石榴云客户端也进行了转载;中国新闻社、天山网等媒体的官方微博也发布了图文和相关链接;新疆广播电视台官方抖音“直播新疆”也转发了图文和视频,浏览量超过三十万人次,留言达到9956人次。
一时间,全国网友的目光经过狐狸的牵引,聚焦到克拉玛依生态文明建设上来。目前,和“狐狸巡检员”相关的新闻及话题依然在各网站、新闻客户端持续发酵。
有网友说:“看到人和狐狸这么和谐相处,真有点感动。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克拉玛依落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事实上,“狐狸陪我去巡检”只是我市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市委牢固树立并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理念,多措并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十四五”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市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网友反响热烈
新疆油田各油区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油区植物茂盛,野生动物时常到油区“做客”。
“狐狸巡检员”最早受到关注,源于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在2月15日推出的一则名为《大年初三,这里的狐狸天天见》的短视频新闻作品。截至目前,这条时长1分44秒的短视频新闻作品的播放量已突破“10万+”,获得8621个“赞”。
2月22日,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克拉玛依日报》“城市影像”版面,推送了题为《狐狸陪我去巡检》的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次向广大网友展示了大漠深处石油人与狐狸和谐相处的别样风景。该推送共选取、组合了5张图片。图片中,除了定格狐狸和采气工人一起“巡检”的瞬间,还有狐狸钻进集气站值班房、狐狸正在吃采气工递去的食物的场景,以及狐狸与作业区门卫“打招呼”、小狐狸探出头来悠闲地东张西望时憨态可掬的模样。结合文字内容,网友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走近”狐狸。截至目前,该推送阅读量已超一万五千人次。
野生动物把红工装上印着宝石花的人当做可信赖的朋友,这在新疆油田早已不是新鲜事。除了克拉玛依美丽气田的“狐狸巡检员”,新疆油田石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准东采油厂为保护荒漠动物生存,舍弃近7万吨产量、3亿多元年产值,284口油水井全面退出保护区;采油工夜间巡线中救助奄奄一息的黄羊、红隼;石油职工与野生动物成为朝夕相处的“好友”;布设野生动物饮水装置、捐建普氏野马饮水槽……
在这座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各油区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油区植物茂盛,野生动物时常到油区“做客”……这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无不彰显着新疆油田践行绿色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本报持续关注
本报深入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导市民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
“狐狸巡检员”的“走红”之路,也折射出了克拉玛依日报融媒体人的责任心和匠心。
在制作“狐狸巡检员”相关新闻之前,日报融媒体记者长期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在组合新闻图片时,记者认真筛选,以狐狸和人类的距离由远及近、关系由生疏到共处的故事为主线,既表现出了狐狸的机敏与灵动,使人与狐狸相互信赖的温馨感呼之欲出。在文字的打磨、版面的设计方面,日报融媒体的工作人员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
多年来,日报融媒体持续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起生态文明理念“播种机”“大喇叭”的角色,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重大举措、重大活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例进行报道。除了《狐狸陪我去巡检》,日报融媒体还推出过《请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鹅喉羚栖息市区西郊》《生态北疆飞鸟翔集》《兄妹俩救助了狐狸一家》《12只白天鹅飞临我市》《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多了》《粉红椋鸟飞来克拉玛依》等一系列有看点、有温度的报道,深入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
据了解,克拉玛依日报社已建成强势地位的主流媒体集群,包括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克拉玛依日报》、克拉玛依网、“嗨克拉玛依”新闻客户端、“克拉玛依日报”官方抖音号,齐全的新媒体阵容、专业的媒体团队,使克拉玛依日报社媒体集群在本地区乃至区域内具有强大的传播力。日报融媒体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继续探寻重大主题报道多维度融合路径,以融合之势继续助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让生态文明理念被更多的人所认知、共享、传播。”
■网友声音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sww41621444”说:我们采油站上也有一只野生狐狸天天来吃饭。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我懂得32497233”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才是大自然本该有的样子!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农民工小记者”说:为石油工人善待狐狸点赞!为克拉玛依油田点赞!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会游泳的麻辣猫”说:善待生灵,点赞!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尖兵先锋”说:很和谐!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魏蓝无际”说:“要饭”的小狐狸,聪明的小狐狸,可爱的小狐狸!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一片倾听的秋叶”说:好温馨的画面。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独行侍卫6”说:好想撸一把这些小狐狸,可爱的动物!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夏日冰凌5”说:和谐社会,赞!赞!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网友“用户5058411442412”说:谢谢采气工们善待野生狐狸。
天山网网友“美丽独秀”说:不伤害,善待野生动物,不错!
天山网网友“沙枣花2667804831473”说: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天山网网友“我有猫咪”说:小动物知道谁是好人,采气工们的善良,让爱充满世界。
天山网网友“白小白之波涛之上”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根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天山网网友“阿MEI4”说:有了狐狸的陪伴,采气工不再寂寞。好羡慕呀!
天山网网友“QUE69”说:这就是抖音上的那只“网红”狐狸吧?
天山网网友“QUE69”说:好可爱的狐狸,好有爱的大哥!
天山网网友“翻身农奴跳挑起来”说:好可爱!人与自然是命运的共同体,我们应当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天山网网友“用户2045774174367”说:为中国石油克拉美丽天然气处理站的员工们点赞!你们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这就是中国石油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天山网网友“用户1396036587190”说:有爱心,得福报!
直播新疆抖音官方号网友“玲”说:太可爱了!人与野生动物如此亲近,动物都知道找人蹭吃蹭喝了!
直播新疆抖音官方号网友“w/聪”说:我们这里的狐狸胆子也很大!
直播新疆抖音官方号网友“大猫儿”说:人与狐狸这算是成为朋友了呗。
直播新疆抖音官方号网友“猫猫公主”说: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网友“Young_san”说:小狐狸通人性,记者更厉害,抢抓瞬间。
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网友“你懂不懂洪铭”说:有思想的报社培养有思想的记者,有思想的记者拍有思想的图。这样的图,百看不厌。
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网友“壶口瀑布”说:这组图片带给人很大视觉冲击的原因在于以狐狸的视角拍摄。狐狸与采气工人相比太过矮小。为了突出狐狸,记者只拍了采气工人迈步的双腿。这种大胆的构图,突出了狐狸的神态和靠近那双腿并行的姿态,将采气工人与狐狸相处的和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动容。
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网友“追梦赤子心123”说:在独家新闻越来越少的今天,《狐狸陪我去巡检》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网友“胡爱果”说:《请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和《狐狸陪我去巡检》拍摄的都是狐狸,展示的都是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网友“檀亚岚”说:狐狸陪采气工人去巡检的画面,采气工人在画面中只有一双腿,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肯定,他的脸上一定是幸福的样子。
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网友“两安”说:“狐狸陪我去巡检”,这是一句大实话,因为狐狸的神态和动作让人觉得除了这句话,就没有更形象的话了。
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网友“Rosic”说:新疆生态环境这些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狐狸会说话,不,它已经用动作和神态告诉了我们。
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网友“安静”说:讲述狐狸故事,展现环保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