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恢复故宫陈设案例解析
陈晓丹

(据资料图) 乐寿堂地平。

    8月10日,王子林在讲座中详细分析讲解了“如何恢复太和殿的原状”“如何恢复乾清宫原状”“如何恢复乐寿堂的屏风和地”“如何恢复颐和轩原状”等案例,记者选取了其中两个案例进行分享。

    乾清宫的陈设转变

    王子林介绍,明代的乾清宫是寝宫,这一点在史料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明代的张合在《宙载》中记载,乾清宫上下共9间房,每一间都有3张床,整个宫殿共有27张床铺。

    在《宙载》的论述中,乾清宫之所以有这样的陈设是用来迷惑夜间行刺者。

    但实际上,这种设计也暗含了礼制。

    在周代,天子所居有6个寝室,包括一座路寝和五座小寝,路寝是天子处理政务的地方,小寝室是天子休息的地方。天子春季住在东北寝室,夏季大部分住在东南寝室,秋季住西南寝室,冬季住西北寝室,夏季的最末一个月住中央寝室。

    6个寝室的排布实际上是一种明堂结构,明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房子分三开间,每间放一张床,每座房里共有三张床。但明朝嘉靖皇帝的寝宫就没有六座寝室了,而只有一座,故只能把明堂东南西北的房子全部集中于一座房子里,每间房子三张床,因为帝王号称“九五之尊”,所住都是九开间,所以共计27张床。

    到了清代,乾清宫转变为了皇帝政、寝、食合一的场所。

    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呢?明朝皇帝是在外奉天门举行“御门听政”制度,政务是公开的,所以乾清宫是寝宫。而清朝顺治和康熙帝鉴于大权旁落,亲政后,乾清宫就成为处理政务与寝宫结合在一起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随时批阅奏章,甚至可以熬夜。

    乐寿堂的屏风和地平

    “在恢复太上皇宫原状时,乐寿堂是个重点,它是乾隆的寝宫和书堂,整座建筑用楠木建造,分上下两层,明间挑空,天顶装饰雕刻精美的楠木天花,隔扇镶嵌玉石和寿字珐琅饰件,极为精致豪华。”王子林说,工作人员在恢复乐寿堂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乐寿堂的屏风。

    从哪儿开始查找呢?

    首先是翻阅史料。在乾隆时编纂的《钦定日下旧闻考》一书中写到:“养性殿后为乐寿堂,额曰‘与和气游’,联曰‘座右图书娱画景,庭前松栢蔼春风’。宝座屏联曰‘乐同乐而寿同寿,智见智而仁见仁。’”

    “这时,我们想起了2005年为配合寿康宫维修工程,曾把放置在寿康宫西暖阁中的一座紫檀木玻璃屏风搬到了慈荫楼。2013年恢复寿康宫原状时,我们误以为这扇屏风是寿康宫的,打开时才发现屏风上有乾隆写的《题乐寿堂》诗。确定不是寿康宫的屏风后,我们又把这扇屏风存放到了寿康宫的西配殿里。事不宜迟,我们随即赶到寿康宫西配殿,搬出屏风,屏风上斗然写着‘乐同乐而寿同寿,智见智而仁见仁’乾隆御笔对联,这就与《旧闻考》所记完全吻合,屏风终于找到了。 ”

    之后就要恢复乐寿堂地平。

    屏风宝座按规制是要陈设于地平上的,地平分两种:一种是等级比较低的地平,为简单的木台,一般高度为30厘米左右;一种是等级高的须弥座式地平,如乾清宫的须弥座式地平高约57厘米,如加上栏杆的高度,则可达120厘米左右。

    那么,乐寿堂地平会是一座什么样的地平呢?

    查阅了种种档案后,得出的结论是,乐寿堂地平形制与乾清宫地平相同,其形制是:须弥式座,上立栏板,正面有三个蹬道,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蹬道。

    之后,要确认地平的材质,据史料《乐寿堂陈设档》(陈531)中记载,乐寿堂地平为紫檀木。

    “紫檀边镶玻璃屏风是乾隆时乐寿堂明间地平上幸存的文物,屏风下板芯的云蝠寿纹及须弥座的造型和云寿纹主题与乐寿堂之寿意相符合,所以确定以屏风为根本来复原乐寿堂地平。地平须弥座、栏板的造型及纹样也应该与屏风形制保持一致,因此紫檀边镶玻璃七屏风的一些元素对于地平的复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时间:2019-08-2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