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艾尼·买买提(左)在村民阿不都拉·艾买尔家的院子里了解滴灌器的使用情况。 本报记者胡林 摄
“双眼蒙住时,我敢独自前行吗?”艾尼·买买提常常这样自问。
“村里干部和村民们或许不敢,但我必须勇敢向前走。”这位叶城县乌吉热克乡巴格艾日克村的第一书记一再告诫自己,“只有我走在前面,才能为其他干部和村民们去除胆怯的蒙布。”
从去年年初开始,巴格艾日克村脱贫后的路怎么走,就已经在困扰艾尼·买买提了。因为对于他给出的致富建议,村里干部和村民总是摇头:书记,这个干不了。
听得多了,他懂了:“干不了”的真实意思是“不敢干”。
于是,他要求自己:为干部做好表率,帮村民开智引路,用自己的“担当”,让村民挣上“安心”钱。
买回鸡苗
7月10日,艾尼·买买提对记者说,他的第一次“担当”是在2018年4月6日。
那天,他冒雨去泽普县,途经加油站时瞅见了一车鸡苗。他习惯性地上前问了句“啥价钱”,却一语勾起了老板的愁肠。老板日前接到5000只鸡苗的订单,送货上门时才知客户违约了。
“你要吗?4元/只的鸡苗,我只卖0.5元/只。”看着老板几乎绝望的眼神,艾尼·买买提不禁心里一动。
“叶城人爱吃鸡,况且5000只鸡苗才2500元,我都要了。”说完,艾尼·买买提带着老板回到了巴格艾日克村。
第二天一早,艾尼·买买提召开村民大会。一听要大家认领鸡苗,全场立刻议论纷纷。
艾尼·买买提见状,解释道:“我知道大家害怕。这样吧,鸡苗大家拿回去养,鸡长大卖出去后,大家再给我鸡苗的钱,如果鸡养死了就算我的,大家不用赔,好吗?”结果,还是没有人站出来认领。
艾尼·买买提沮丧极了,只好动员“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一起做工作。连问了好几户,才有村民应承下来,说:“书记,看在你的面子上,我认养5只鸡苗,好不好?”艾尼·买买提一再解释,说“这是在帮助村民发财”,这位村民终于答应认领20只。
经过一天的动员,艾尼·买买提的嘴裂出了血口子,才总算说动村民们把5000只鸡苗领回家中。
鸡场老板笑他这官当得“窝囊”,却不知艾尼·买买提自有“难言之隐”。他这个新疆油田公司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是只身赴任,他带领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是县和乡里几个单位的人员组成的“混编部队”,村干部亦能力薄弱,他只有敢于担当,树立起威信来,才能将工作队和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
成为“鸡王”
又饿又渴的艾尼·买买提刚坐下,有个想法却让他突然一激灵:鸡苗分下去了,但是它们吃啥?
他急忙打电话给老板,老板很仗义,连夜给他送来了几袋鸡饲料。于是,他挨家挨户敲门送饲料,并一遍遍嘱咐:每小时赶一次,不然它们就挤死了。随后,他又每小时逐家叫醒,一直忙到天亮。
天刚蒙蒙亮,他就带着村里的车去了叶城县城,因为4袋饲料只够鸡苗吃5天。艾尼·买买提一再告诫自己,切勿忙中出错。他走了一家又一家,反复查验商家的质检单,了解进货渠道。到天黑时,他将一车鸡饲料拉回了村。
两天没合眼的艾尼·买买提头痛欲裂,却没有睡意。他不怕自己蒙受经济损失,但村民们却惧怕新事物,如果这次失败,以后大家就不敢养鸡了,所以,他必须负责到底,把鸡养好并卖出去。
他托关系找到了塔里木农垦大学的教授,教授告诉他:鸡苗有4个危险期;不同生长期的饲料颗粒度和营养成分都不一样;还要定期打疫苗;出售前必须去检疫。
艾尼·买买提听得有些发懵,他从来没想过养鸡还有这么多学问。
20多天过去了,各家的鸡都在茁壮成长。这时,艾尼·买买提也已提前联系好买鸡的商家。他又挨家做工作:专家说了,鸡长到800克到一公斤卖出去最划算。
见养鸡确实能赚钱,许多人找上了艾尼·买买提。到2018年底,全村一共养了18万只鸡。艾尼·买买提也在叶城县落下了一个绰号——“鸡王”。
开办夜市
村民们养鸡上了瘾,艾尼·买买提却突然“叫停”。他的理由是:养鸡门槛太低,其他村已经跟进了,而且冬天鸡的需求量小,死亡率高,再干无钱可赚。
有户村民不听,购进5000只鸡苗,结果亏损严重。于是,全村人都信服了艾尼·买买提。
2018年10月20日,巴格艾日克村养了当年的最后一批鸡。
不养鸡了,大家做什么?去年11月,艾尼·买买提再次挺身“担当”,提出开办夜市。
办夜市?其他干部和村民们一听都笑了:咱们村只有1064人,你办个夜市,谁来呀?
大家眼中的“不行”,却是艾尼·买买提心中的商机。此前,他去乡党委开会时,见到机关楼前的小广场上很是热闹。仅仅一个充气城堡,就吸引了许多人。巴格艾日克村虽然人口不多,却地处中心,距周围5个村子一至三公里不等,目前全乡还没有夜市,但大家对生活和娱乐的需求却很旺盛,为啥不能一试呢?
干部们都觉得有理,却没人敢支持。这时,艾尼·买买提亮明了态度:如果夜市办砸了,我来承担后果。于是提议通过了。
夜市设立在村委会后平整出来的小广场上,每周开办3次,可以摆60个摊位。消息传出,本村和周围村子的人都来申请摊位。
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今年4月1日,全乡第一个夜市——巴格艾日克村夜市开张了。
各种小吃几乎夜夜卖光,天热时每晚冰淇淋就能卖出1000多个。这里还有卡拉OK,在每晚3小时的营业时间里,上台大秀歌喉的年轻人有时候根本排不上队。艾尼·买买提专门引进的充气城堡最受欢迎,常常需要限制人数才能确保安全。
只要在村里,艾尼·买买提都去夜市抓现场管理。村民一见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我们的“钱”书记来了。
“虽然每次逛夜市人数都在1000人左右,但从来没出安全事故,维稳的红利已经得到了显现。”艾尼·买买提自豪地说。
产品远销
艾尼·买买提说,他的第三个“担当”是研制滴灌器。
2018年4月的一天,艾尼·买买提在田间查看时注意到一个现象:村道旁的绿树已浓绿欲滴,但几乎所有的耕地却依然荒芜。原来,大家都在等着水库放水。村民说,有水才可以耕种,这是老规矩。
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习其他地方搞滴灌呢?艾尼·买买提的想法村干部和村民们并不赞同:以前试过,行不通。于是,他决定独自“担当”,研制新的滴灌器。
艾尼·买买提到泽普等邻近县去寻找查看,发现了五六种滴灌器,但都缺陷明显,或是造价昂贵,或是设计不当,或是漏水严重。他暗暗画了草图,回来查找资料研究了20天后,拿出了自己的设计图。
他自己花钱买来了材料,找人一起制作出样品。来参观的村干部和村民们都觉得好用,但他提出谁家来试试时,人们却一言不发。
艾尼·买买提见状,一咬牙说:“村里组织个施工队先生产一批,好卖则罢,卖不出去,损失我承担。”
第一批生产了50个,每个成本160元,按成本价出售。广告打出去,相邻各村的人都跑来看。一个滴灌器能装500公斤水,里面可以放上农药、化肥,一物多用,节水省事,且价格便宜。50个滴灌器立刻销售一空。
看着厚厚一沓订单,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们这次彻底服气了。他们的评价是:艾尼·买买提了不起,他是真干事、能成事。
艾尼·买买提立刻组建了4个施工队,共计12人,开始连班加点生产。到今年6月,已累计生产了4600个滴灌器,其中巴格艾日克村只用了123个,其余的都卖到了其他的乡和村,甚至远销到喀什地区其他县与和田地区。
艾尼·买买提的这次“担当”,让他为巴格艾日克村和村民们赢了一个“大满贯”。
村民们挣上了“安心”钱,艾尼·买买提也因此心安。他对记者说,面对干部和村民的“缓慢”转变,他会“担当”到底,因为在村里干部和村民眼里,他所代表的是克拉玛依市和新疆油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