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备战高考请收下这份攻略
——我市优秀教师分享各科复习策略
陈晓丹 杨艺佩杉 再努尔·则力甫别克

    编者按

    距2022年高考还有39天,考生们也进入了复习冲刺期,最后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巩固之前的复习成果?本期教育话题特别采访了市教研所资深教研员及我市高中学校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他们指出,在最后的备考阶段,考生一定要注意回归教材进行全面复习,要注意培养答题书写的规范性,注重细节,答案一定要写在指定区域内,并尽量远离切割线。

    此外,他们还针对各科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建议。

    语文

    备考建议

    一、关注新教材在高考试卷中的渗透

    新教材中的绝大多数篇目和人教版教材篇目一样,这对目前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不会产生影响,但备考教师需要对新教材有一定了解。单元教学的情境学习,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开展,高考命题中,回扣新教材内容的比例会有所增加。

    二、强化对试题文本内容的理解

    面对大的文字,最重要的是快速进入文本内容之中,并厘清文本的核心主题以及文段之间的逻辑关联。同学们可以结合个人体验、学科认知、社会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等情境,开展题干变式训练,不人为降低思维层级。

    三、强化写作的读者意识,凸显文章价值观

    坚持每天积累新闻素材,回读经典名著,反复记忆摘抄本和积累本里的好句好段。写作需要快速切题,心里始终装着“为读者写作,显理性精神”的意识。

    英语

    备考建议

    一、勤练真题,熟悉考法

    英语语言能力测试主要考查:提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信息能力、解释信息能力和评价信息能力。最后一个月,建议同学们多做限时真题训练,熟悉各题型考法特点,精准读题、精准理解、精准施策、精准答题。

    二、归纳反思,明辨考点

    同学们可以整理二模以来所有试卷的错题,阅读理解题要归纳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熟词生义;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题要统计常出错的语法点;想要提升写作技能就要仔细研读近五年的高考作文优质范文,多朗读、多模仿,努力过好“三关”,即卷面关、内容关和语言关。

    三、直面痛点,突破难点

    不要畏惧“得分起伏不定的题”,它们才是优化成绩的突破口。多和老师沟通,制定针对相关题型的重点专练,多找老师面批,定位失分点,缺啥补啥,提升迎考信心。

    数学

    备考建议

    一、回归教材、回归错题、回归高考真题

    回归教材不是简单重读一遍教材,而是需要带着特定的目的开展深入的教材深度研读活动。错题整理研究是冲刺阶段高效复习的一种有效方法,考生通过对考试错题的整理和分析,开展错误试题归类、错误成因探析等活动,纠正错误认识、归纳思路方法,实现学习问题的逐一突破。另外,考生可以通过练习高考真题,熟悉考试命题风格,查漏补缺,积累高考实战经验。

    二、注重通性通法,形成解题思路

    把头脑中原有的信息(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活动经验)与观察题目的信息特征(式子结构、文字信息、图形、符号等)有效结合,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三、强化做题审题,留意细微条件

    高考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都有基础题,但往往基础题失分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考生做题时认为题目简单,忽视了一些细微条件。

    四、规范答题步骤,避免“跳步”

    一些考生数学估分比实际得分高,多是由于答题时省略了必要的步骤,导致得分不全。还有一些学生在考试时使用了不能直接应用的结论,也会造成失分。

    五、注意学科间渗透和交叉

    考生可以适当关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学科情境的试题。

    思想政治

    备考建议

    一、提升情境解读能力

    冲刺阶段要提升情境解读能力,要对时代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坚定信仰。

    二、保持专注淡定心态

    将备考关注点放在复习过程上,接纳现在的自己,合理制定高考预期,提高课堂效率,保持复习节奏。

    三、回归课本和时政知识

    主观题不是罗列知识点而是要解决问题,要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课本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必备知识网络,夯实核心、主干知识和重点时政学术用语,力求规范、准确记忆和表达。

    四、练透真题,提高关键能力

    对高考真题中非选答案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同一考点的不同考法,梳理自己的答题体系,提高答题关键能力。

    五、重视审题,整理错题。

    面对新题,用政治自信和学科逻辑灵活应对。

    地理

    备考建议

    一、重视对试卷及答案的分析

    后期的训练是必要的,但不能追求“多、新、难”。可以尝试对现有考试试卷分析:分析结构、分析考点、分析问法,分析答案与试题的逻辑关系、分析答案的描述方式、分析某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切忌只刷题不理解,不分析、不总结。

    二、强化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能力

    加强信息获取能力训练,有意识地关注对文字信息、图表材料信息的获取、解读、整理能力,关注图文转换和规范、准确的表达的能力。

    三、规范答题,强化表述的专业能力

    首先要学会运用专业术语表述问题,语言描述逻辑要严谨清晰,能多角度、条理性表述,学会分点作答,不能泛泛而谈,写出的答案大而空。其次要注意根据题目设问组织答案,看清问题的关键词语(指令词、限定词、中心词)。

    历史

    备考建议

    一、梳理历史主干知识

    从“长时段、大时空、宽视野”的视角抓住历史发展主脉,通过核心概念构建相对完整的通史框架知识体系,扎实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二、吃透近年高考真题

    考前冲刺阶段的复习和练习宜“准”不宜“散”,宜“精”不宜“泛”。通过仔细研究近年来高考真题尤其是全国2卷和全国乙卷,把握背后反映的核心价值导向、素养能力要求以及高频考点。

    三、重视情境应用能力

    要重视在新情境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历史学科能力的应用。

    四、做好答题规律总结

    在前期复习和真题研究基础上,完成客观题和主观题作答规律总结。

    五、加强答题规范练习

    做好考前模拟训练,作答状态要最大程度贴近高考。从试卷作答时间分配、作答规范、学科术语使用等方面减少失分点。

    化学

    备考建议

    一、选题有针对性,注重归纳总结

    考前一个月做题要“精”。做题目的主要是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或进行能力性试题(如图表类专题)训练。复习中,比起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些时间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做到对解答题目的流程、规范、格式心中有数。训练时养成良好习惯,如做题速度要稳定,不拖沓等。

    二、规范文字表述,力求表述准确

    注意化学文字表述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平时答题情况看,一些同学存在文字表达缺乏化学素养、文字表达能力弱等问题,尤其在实验题中,此类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力求表述准确、流畅、完整和简洁。要规范准确地书写化学用语、化学专用词语、反应条件、各种化学符号。

    三、回归课本内容,追溯题目源头

    许多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回归课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引言是内容的总纲,阅读引言有助于你对教材整体内容的把握;正文之后的结束语是对正文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或者是对正文内容作进一步引伸与拓展,这也正是高考考题在课本基础上的拓展。二、要留意教材插图(包括模型图、示意图和曲线图等)、课外阅读材料(包括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实践活动等)。

    物理

    备考建议

    一、重视情境题目,研究高考真题

    情境化试题的选取可从两大方向入手,第一个方向是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二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三是科技前沿等。

    二、立足物理教材,夯实基本概念

    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物理教材中,每节和每章的配套练习题都是不能被忽视的。

    三、提高审题能力,提取有用信息

    同学们平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审题能力:一是从物理问题情境中发现关键词语;二是从物理问题情境中挖掘隐含条件;三是通过大量解题训练后进行真实体验和方法归纳。

    四、限时训练,规范答题

    多做限时训练,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答题速度、计算的准确度。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进行答题规范性的训练。

    五、错题再做,温故知新

    要认真总结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

    生物

    备考建议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每年的生物高考题往往都能找到教材上的原题、类似题、克隆题、衍生题。因此考生要在最后时刻进行“地毯式”研读课本。尤其要重视教材中的插图、“本节聚焦”“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技能训练”和“拓展题”等栏目。

    二、适当训练,总结反思

    同学们需要保证适当的仿真训练。这种训练一直要持续到高考前,这样才能保证大家有良好的题感。在适当训练的基础上,应重视对解题思路的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与反思提高解题的技能、技巧,达到弄透一题,旁通一类的目的。

    三、重温错题,题不二错

    考生在高三阶段做过的几十套题中曾经出现的错误,基本涵盖了大家在高考中可能出现错误的所有类型。重温错题,做到“题不二错”,定能在高考中出奇制胜。

时间:2022-04-27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