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健康 ]
两百米,心跳骤停12次!
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救助患者的故事(一)
张冰 王园媛

    编者按:

    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是一个既普通又特别的存在。这个科室名为“内科”,实际上要开展多种心血管介入手术,属于“内外兼修”的科室。

    由于市中心医院是我市及周边地区唯一一家可以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三甲医院,覆盖周边几十万人口,病人量非常大。仅是上个月,心血管内科就收治了一百余位病人,平均每隔两天就要开展一台急诊手术。

    科室大多数为病情危重的中老年患者,但凡上了手术台,几乎每一台手术都惊心动魄,关乎生死别离。

    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从来都是24小时开机,时刻关注手机的提示音,有的医生担心夜里睡眠太深,甚至将电话铃声连接扩音器。他们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手术通知,也不能迟到,因为每耽误一分钟,病人就会离死亡近一步。

    这群“护心战士”每天奔走在战场上,不计得失,不求回报,每次一次心跳复苏,都是对他们付出的最佳褒奖。

    从本期开始,“健康故事”栏目将持续关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让我们走近这群“护心战士”,去了解他们幕后的动人故事。

    从医23年,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晨从未如此紧张过。

    患者家属痛苦的哽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从市中心医院急诊楼到导管室,仅有200米的距离,他却走得异常艰难。

    这短短200米,患者心跳骤停了12次。

    杨晨双手举着除颤仪,像举着盾牌的战士,一次又一次替患者挡住了死神刺来的利刃。

    突发急症

    3月21日零时。

    大地刚回春不久,深夜寒风依然料峭。接到会诊电话后,值夜班的杨晨急匆匆地往急诊科赶。

    患者是一位53岁的本地男性,因胸痛、胸闷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既往病史正常。急诊科为患者做了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

    “前壁心梗提示你心脏非常大的一个血管堵塞了,以现在的情况看,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保守治疗,也就是靠药物缓解,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患者血管持续堵塞,死亡率很高。”杨晨放下检查报告,用简洁的话快速对患者和家属说,“另一种是手术治疗,可以快速打通患者堵塞的血管,只要手术顺利,预后情况一般都比较好,是我们首选的治疗方案。”

    患者李先生此时仅感到胸痛,并无太多不适,一听说要手术,顿时犹豫了起来。

    “家里还有好多事要忙,工作上也抽不开身,要不,咱们考虑保守治疗?”李先生和妻子都不想做手术,但是又担心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一时拿不定主意。

    “虽然手术有风险,但是治疗效果非常好,而且现在都是微创手术,伤口不大,一般情况下恢复得都比较好。希望你们尽快决定,手术必须在90分钟内完成,不然效果会大打折扣。”看着患者犹豫不决,杨晨有些着急,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留给家属仔细思考的时间极少。可是,不少患者及家属并不能理解这一点,他无法强迫患者做选择,只好尽量用通俗的语言,为家属讲解做手术的利弊,希望帮助患者及家属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

    就在此时,李先生突然双目翻白,失去意识。杨晨在心底暗叹:不好!患者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必须立刻进行电除颤!

    室颤是心脏骤停的一种类型,心肌梗塞的患者可能出现心脏骤停中任何一种类型,其中室颤最常见。在临床上,只要发生室颤,就必须立刻进行除颤,让患者恢复正常心跳,否则短时间内患者就会出现大脑无血流供应而造成脑死亡。

    仪器准备就绪,杨晨熟练地开始进行电除颤抢救,很快,患者恢复了意识。

    李先生的妻子惊魂未定,看着意识迷离的丈夫,眼泪唰地淌了下来:“医生,怎么会这样!”

    “出现室颤,说明患者的心梗非常严重,如果不手术,恐怕九死一生。我建议立刻开展手术!”杨晨果断地说。

    杨晨的话音刚落,李先生再次出现了室颤。

    生死200米

    短短几分钟内,患者就出现了两次室颤,李先生的妻子吓得大哭起来。她顾不得此前的种种担忧,接受了杨晨的建议。

    由于患者情况危急,杨晨决定一路护送患者到导管室手术。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和导管室仅相距两百米左右,平时即便推着平板车,两三分钟也能到达。杨晨担心患者中途再次出现室颤,便将监护仪、除颤仪、吸氧装备、输液装备全部带上。

    寒风中,杨晨双手举着除颤仪,密切观察李先生的状态,快速向导管室前进。

    果然,还没走十几米,李先生再一次出现了室颤。

    杨晨立刻停下来快速为李先生进行电除颤。

    在杨晨23年的职业生涯中,他遇到过很多心脏骤停需要多次除颤的患者,可是这次的情况前所未有:几乎每走十几米,患者就会出现一次室颤。

    不是每一次除颤都能成功,也就是说,患者的生命随时有可能戛然而止。在凌冽的寒风中,杨晨的后背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抵达导管室门口时,患者一共室颤了12次。短短200米,杨晨好像经历了一场磨炼心智的马拉松。好在,他举起坚实的盾牌,一次次成功挡住了死神刺来的利刃。

    李先生被顺利送上手术台。

    选择无憾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属于四级手术,属于级别最高、难度最大的手术。患者的病情越凶险,死亡率就越高。如果说此前的200米是李先生度过的第一道坎儿,那么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手术,才是他最大的难关。

    杨晨作为手术医生也参与到了此次手术中。根据手术流程,需要首先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患者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造影结果出来后,杨晨和主刀医生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患者心脏的前降支从近段起就完全闭塞,情况非常危急。于是,医生立刻对患者进行开通闭塞血管和支架植入术。

    李先生是幸运的,手术全程都比较顺利。经过进一个小时的奋战,手术成功完成,李先生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接受下一步治疗。

    此后,杨晨每天都会去看望患者。看着一天天恢复活力的李先生,杨晨心底有种莫名的欣慰和感动,他觉得这个素不相识的患者,就像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一样亲切。10天后,李先生康复出院,随后几个月的各项复诊也非常理想,就像李先生妻子说的,他确实“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

    杨晨的父亲、哥哥、嫂子都是医护人员,他选择从医,可以说深受家族影响。这23年来,杨晨感受过被信任的快乐,也体验过被质疑的失落,从医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无论怎样,我都不后悔。”杨晨的语气果断而郑重:“对于心内科的医生来说,心脏健康跳动的声音,就是最美的声音,没有什么,能比救活一个人更值得高兴。”

时间:2020-09-25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