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创设丰富课程内容 聚焦“3N+1”课堂模型
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建构立德树人课程体系
陈晓丹 苏文秀

    如果将学生的学习历程比作一趟长长的旅途,那么学校就是在这趟旅途中的“服务区”,为不断前行中的学生提供一路所需的“补给”和“养分”。而作为“服务区”,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服务配套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课程,就是这套设施。

    而如何让这个“服务区”的补给被充分消化吸收,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则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12年一贯制办学优势,实现“敦品励学仁爱担当”育人目标,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构建了多样化、个性化、可选择的分类课程体系,并在本学期基于“学思课堂”,创新建构了“3N+1”课堂模型。

    丰富课程内容:

    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

    该校依据育人目标,将课程分为敦品、励学、仁爱、担当四个学习领域。每一领域,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差异,又分为基础类、拓展类、探究类三个层级。

    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副校长黄静介绍,目前学校除基础学科外,还提供了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类课程。并与本地高校联合参与丝路讲坛,与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开设了科创类课程。同时,学校还开发了社团系列课程与基于学生学科、兴趣、专长的校本课程模块。为学生的学习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

    在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副校长、西月潭校区(执行)校长秦莉看来,丰富的课程体系不仅充实了小学生的课堂生活,更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和中学一样,小学的课程一直在着重打造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架构。在这个架构中,小学略微有所侧重,例如科技和艺术类课程。” 秦莉介绍,在科技课在方面,校内教师开设了相关专业课,并在去年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对接,引入了相关课程资源;艺术课则配备了充足的教师,学生在专业培养中,在各项赛事中都崭露头角。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发展特长,成长为身心健康、自信阳光的青少年。” 秦莉说。

    黄静介绍,近年来,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德育系列化课程、教育戏剧、合唱团、机器人、版画、啦啦操表现尤为突出,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将第九届“希望中国”教育戏剧大赛全国示范学校、“希望中国”中英双语合唱全国特等奖、第十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节小学组合唱三等奖等全国性奖项收入囊中。

    课堂教学改变:

    从“老师教”走向“学生学”

    2019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第六届“励耘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决赛在北海举办。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教师邓生禄、马晓羚等多位教师参与了现场课竞赛。

    他们精心设计了课堂架构。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情感、观点和理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科素养。最终收获了比赛一、二、三等奖。

    事实上,这些参赛教师只是该校教师探究全新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的缩影。

    “传统课堂中,学生通过教师去学习知识,了解世界。但由于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老师对教材的讲解,学生无法自主地去进行感知。当然,学生也可以离开教师的‘教’,通过自学达到学习知识,认知世界的目的,但这样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可能就会存在问题。”黄静说,在现在的课堂中,老师要注重和学生一起创设一个学习型而非教育型的体系,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教师事机诱导和点拨,从而使师生良性互动。

    黄静说,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实施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促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自主学。

    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经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成长。

    而教师在引导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做到知识讲解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学情,这也是教师教法的更新。

    由此,课堂从“教师教”走向“学生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成长。

    “3N+1”课堂模型:

    解决教与学的困局

    如果说,如今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理论依据,那么该校在本学期提出“3N+1课堂模型”则为理论的落地提供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陷于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距离理想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问题关联、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还很远;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常常由于缺少精妙的设计,而陷于‘滑行’——课堂平淡,缺少内在逻辑关联,育人价值显得较为片面。”黄静说。

    黄静介绍,“3N+1课堂模型”主要就是为师生在教与学中产生的困局,提供解决途径。

    该模型指针对一节课所设定的N个教学环节,采用与之对应的N种教学方法,从新课引入开始,沿着所设定的1条主线,瞄准一节课所设立的N个素养目标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型。

    灵活、多样、适切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以往单一教学方式带来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堂中形成学科观念,提升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责任素养。

    今年1月,黄静针对散文《荷塘月色》进行了教学设计,这也是对“3N+1课堂模型”进行的最初尝试。

    在进行设计时,她写道:“散文教学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很可能会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出现不注重散文中蕴涵的情感,而去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等偏离学生学习初衷、教师教学本意的现象。”

    她认为,《荷塘月色》中,值得观照的除了经典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个性的言说之外,作者心理变化的脉络、独特的情感认知也是需要重视的——即“当下的荷塘”。模型所需的“一条主线”由此确立。

    主线确立后,她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她让学生在课前将自己对文章中的困惑发到群里,由此确定备重点,并思考如何突破这些重点,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

    最后进行进行发散提升,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N+1课堂模型’中,体现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明晰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探究的方法,提升学科素养。”黄静说。

时间:2020-05-1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