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喀普喀村:搬出大山天地新

【新闻手绘】5月10日,搬迁到阿克陶县城丝路佳苑的克孜勒陶乡喀普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布赛丽麦·阿吉在为当天的营业做准备。□全媒体记者木合塔尔·艾皮热 作


□全媒体记者/刘翔 约提克尔·尼加提 孙韵 吕伊晗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然而,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喀普喀村的“水土”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由于山高坡陡、环境恶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重重,长期与贫困相伴。

穷则思变。易地扶贫搬迁,成了改变村民生活的必由之路。换一片土地,喀普喀村迎来新生。

新家园新希望

喀普喀村距县城百公里之遥,道路年年修年年被山洪冲毁,崎岖难行。

人们住在没电缺水的石头房屋,烧牛粪取暖、靠驴马代步。

生命中的前40个年头,斯迪克·萨提瓦尔迪一家维持生活的方式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牧业点游牧,生活辛苦,收入微薄。原以为生活就会这样继续。有一天,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草原工作站驻喀普喀村第一书记沙迪克·要力达西告诉他:很快就要彻底离开这里,搬去新的地方。

斯迪克的本能反应是抵触:“这是我生活多年的地方,每天看见牛羊,心里才安生。搬到哪里去呢?”“牛羊有人管,工作安排妥当,住的比现在好,挣的比现在多,还不搬?”沙迪克说。

斯迪克依然没有多少热情。

为了做通斯迪克的思想工作,沙迪克决定带他“眼见为实”。

来到易地扶贫搬迁点丝路佳苑时,斯迪克不禁一愣——新建的住宅楼鳞次栉比,幼儿园、小学、医院、商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齐全,完全是城里人生活的环境。

“80平方米的安置屋,水电暖齐备,下来吧,别在山上再过苦日子了,好好享受新生活。”眼前的种种加之沙迪克的话语,让斯迪克明白,他必须在故土难离的情结和摆脱贫困的机会中做一个选择。

2019年5月,斯迪克一家坐上满载家什的货车,离开了大山深处的家。一路上,他不停地抹着眼泪。这其中,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喀普喀村还有281人如斯迪克一样,分批走出深山,定居丝路佳苑和昆仑佳苑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满怀希望,开启新生活。

新思想新生活

能脱贫是搬得出的动力,也是稳得住的依托。工作队和村“两委”持续加强对搬迁人员的思想引导,确保每户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

多年的游牧生活让多数村民无法放下自己的牛羊。为此,喀普喀村成立了14个联牧小组,把有限的牲畜整合起来,发展集约化养殖,使540位村民受益。而释放出的富余劳动力,也能安心外出务工或就地“转业”。

“我们通过集中培训、树立致富带头人等措施,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结合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鼓励他们主动寻找脱贫致富门路。”沙迪克说。

一年多来,斯迪克不断适应着新的生活方式。比如,照明从点蜡烛变成触碰电器开关,原本握着羊鞭的手现在持着螺丝刀、手枪钻……一家人下山后,斯迪克就将家中的羊全部转至联牧小组,啥心不操,就等年底分红。

从牛羊中解放出来的斯迪克,并没有就此“悠闲”下去。“搬离大山,来到新居,我们的思想和眼界开阔了,就业才有稳定的收入,才能过上好日子。”

为了增添就业技能,斯迪克参加了丝路佳苑社区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房屋装修技术,并在县城一家装修公司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

“要是没有易地搬迁,估计我们一家还在山上‘打转转’呢。”斯迪克打趣地说,“现在全家人人都有收入,妻子在饭馆打工,孩子成了护林员,今年脱贫没问题。再过些日子,说不定我还能成致富带头人呢!”

眼下,喀普喀村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93人,转移就业105人。

新产业新饭碗

4月28日早上9时30分,离开工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阿克力阿依·穆拉提便来到位于丝路佳苑旁的阿克陶中印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上班。

这是她结束培训后正式上岗的第一天。因为兴奋,前一天晚上她失眠了。

自从入住丝路佳苑,阿克力阿依眼见着邻里乡亲一个个有了脱贫门路,自己却还闲着,心里很着急。她去找沙迪克,表示自己也想去打工。“村上正在引进新产业,别急,快啦。”沙迪克安慰她说。

去年9月,阿克陶中印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厂子建在了丝路佳苑小区附近,吸纳了丝路佳苑小区130余名居民进厂。不巧,刚好阿克力阿依家中有事,错过了第一批进厂的机会。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又赶上工厂停工。“厂长,能不能先给我一套零部件,我带回家先琢磨琢磨咋装?”“没问题,有啥问题电话沟通。”厂长谢从德就此记住了这个刚来工厂培训没几天的姑娘。

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阿克力阿依终于如愿进入工厂务工。一套零部件组装下来的速度快赶上熟练工了,谢从德一瞧,确实没少下功夫,按照这个速度估算,阿克力阿依转为正式工后,一个月收入2000元没问题。

“下一步,公司将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扩大生产,带动丝路佳苑及周边1000余人就业。”谢从德说。

“以易地搬迁为契机,引进和培育新产业,让搬迁人员有活干,有钱挣。”沙迪克说,“今年以来,我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村民经营超市、饭馆、果蔬店、美容美发店,或是去巴扎做小生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喀普喀村村民布赛丽麦·阿吉,一手筋道的家常拉面如今在小区内已是人尽皆知。得益于针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她以1平方米8元的价格租了间店铺,专做拉面。生意好时,一天10袋面粉都不够用!

“曾经有开饭馆的想法,但没条件。现在好了,挪出穷窝,又有好政策扶持,就看自己有没有干事的决心了。”布赛丽麦说,“党和政府关心帮助我们,让我们搬到条件这么好的小区,这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我们自己也要鼓足干劲,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脱贫,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时间:2020-05-18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