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政策支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扶志,给脱贫注入新动能

    库车县牙哈镇喀让古一村有制作大馕的传统,该村成立了欧特卡大馕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使该村7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目前,该公司每天馕产量达5500个。尼亚孜·热合曼摄

    近年来,我区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在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过程中精神、意识和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10月10日,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村委会大院里站满了前来应聘的村民,他们围着新疆鲁泰棉业公司的招聘简章讨论着。

    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是深度贫困村,如何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分公司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学法说:“我们以就业促脱贫,走访了阿克苏工业园区、阿拉尔市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终与鲁泰棉业签约。去年实现108名村民就业,已经让100户家庭实现脱贫。”

    会议室里,鲁泰棉业工作人员张国凤对村民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一经录用,月薪3600元左右,平时还有各类福利,公司实行8小时工作制,有专车接送,上下班很方便。”

    “有这么好的待遇,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上班后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优厚的招聘条件打动了28岁的古丽仙·司马义。

    当天,鲁泰棉业在该村招聘了21人,全部是贫困家庭人员。李学法说:“这个招聘会是我们今年举办的第三次,目前村里已经有200多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明年我们村就能整村脱贫了。”

    吉木乃县乌拉斯特镇克孜勒加尔村村民阿赛提汗·恰依肯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年四季打零工,生活十分艰难。如今,阿赛提汗已经是村里的劳务经纪人,并组建了建筑队。

    每年春天,阿赛提汗早早联系好用工地点,带着建筑队到处包活干。同时,他还鼓励其他村民消除“等、靠、要”思想,共同打工挣钱,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克孜勒加尔村村委会创办了一家空心砖场。阿赛提汗承包后,他每年给村委会缴纳2万元承包费,还帮助10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自己富了不叫富,我的梦想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阿赛提汗对带领大家一起走致富路充满信心。

    “现在,我适应这里了,很满意。”10月12日,在尼勒克县喀拉苏乡新疆鱼水情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场里,克什喀拉苏村村民乃比江·斯坎德尔放下手中的铁锨说。

    今年40岁的乃比江家种有14亩玉米,妻子在家照顾3个孩子。由于乃比江没有技术,也不想外出打工。这几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村民脱贫,给村民们找活干。看到村里人挣上了钱,乃比江心动了,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养殖场工作。

    “现在,每个月我有3000元的工资。每周场里有培训,干部、员工一起学习,有啥不懂的、不会的就教啥。”乃比江说。

    10月12日,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小堡村村民赛里木汗·皮尔夏圆了20多年的“安居梦”,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他告别了居住多年的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

    小堡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饮用水安全无法保障,医疗资源匮乏。2009年,小堡村实行异地搬迁政策,赛里木汗也享受到了一套安居富民房,但因照顾牲畜,未能入住。

    “山区生活十分艰苦,每天都要自己挑水做饭、喂牲畜,生病了还要跑到20多公里外的地方看病,生活很不方便。”赛里木汗说。

    “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赛里木汗的情况后,立刻组织20余人找来车辆帮赛里木汗搬家,半天时间就完成了搬家工作。

    看到平整的马路、整洁的住房,赛里木汗十分高兴,从家里拿出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挂在门口。

    (本报记者张婷,通讯员刘利君、董成忠、克衣木·卡德尔采写)

时间:2018-10-17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