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波:不忘初心在路上
沙露

    姓名:谭文波

    身份:西部钻探试油公司试油工

    感言:我要做的还很多,我会坚持初心,脚步不停,始终行走在创新路上。

    精彩瞬间

    ●以前“完成工作,及格就行”的标准被他废除了,而“完成工作只是刚及格,勇于钻研才能更优秀”成了他人生的新坐标。

    ●围堵不行,疏浚行不?他摁灭烟头,回到厂房,启动电焊机,连夜开始加工。又是三天三夜!经过不断试验、改进,一个新型抽汲防喷盒出炉了。

    ●对于这次实验的危险性,他一清二楚——设备的密封一旦出现纰漏,随着压力的增加,便会发生泄漏,一旦发生闪爆,冲击波会相当于半个火车皮砸在人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5月4日,谭文波像往常一样带领着西部钻探试油公司的电桥车组奔赴重点试油井,收工后,他又和工作室的成员使用网络在线沟通,汇总当天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一起讨论一线创新课题思路和方法。

    大国工匠、最美职工、全国技术能手、铁人学院教授……如今,他还是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虽然取得了很多荣誉,但谭文波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对自己更加严格,对自己的科研项目更加精进,态度也更加严谨,他说,这样才是共产党员真正的本色。

    勇于钻研才更优秀

    1998年,在经过6年艰苦的野外历练后,试油工谭文波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前“完成工作,及格就行”的标准,被他废除了,而“完成工作只是刚及格,勇于钻研,才能更优秀”成了他人生的新坐标。

    那年年底,谭文波从试油队调到新技术服务公司后,从动力钻、螺杆钻、混浆撬,到机械桥塞、电缆桥塞、连续油管……每干一个项目,他都觉得有太多东西值得他去探究和琢磨。

    他开始变得不爱回家了,妻子和儿子常常一个月都难见他一面。工作之余,他就抱着专业书籍翻看,自学工程与技术的相关知识,光读书笔记,他就整理了20多万字。

    谭文波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在废旧工具、材料中捣鼓。他还真的整出一些“响动”:他发明的防井口落物护板的工具,在井上操作使用后,同事都反映安全性又高,操作还方便。

    望着自己千辛万苦“折腾”出来的东西,谭文波像收获庄稼的老农一样,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2008年的一天,谭文波在南疆塔河油田施工,一辆装载着德国力士乐液压系统的电缆车的液压泵发生了故障。经检查,需要换泵。

    换泵不但价格昂贵,耗时还长,少则仨月,多则半年。每耽搁一天,企业就要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只能换,不能修,这简直不讲道理!”谭文波不服气。“德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不然让我试试看。”谭文波揽过了这个“磁器活儿”。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把自己关在厂房里三天三夜,拿出了一套修复方案。随后,拆了液压泵,用废旧材料,排除了故障。改“换”为“修”,谭文波直接为公司节省成本100多万元。

    从那之后,很多人都知道,试油公司有个“土专家”。

    攻坚克难不言放弃

    2017年6月28日,由谭文波主导研制的新型环保抽汲防喷盒在百34井进行首次试验。

    “出油啦!”方罐上有人大声喊。

    看着自己做出来的新型防喷盒安静地矗立在数米高的防喷管上,谭文波一直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连续10天的鏖战值了!”一丝喜悦略过他的心头。

    6月19日,刚从成都出差回到单位,谭文波接到了任务:研制新型抽汲防喷盒,解决油井抽汲求产施工中,常规防喷盒密闭不严、抽出的油水飞洒井场从而污染环境的问题。

    他只有10天时间——10天后,作为中石油的技能专家,他必须要去集团公司参加技能培训教材的审核。

    连续4天,谭文波吃住在工作室。他先后试了四种方案,但又一一否定了。

    22日凌晨1点,一直工作的谭文波觉得有些累了,便来到厂房门口抽烟。

    防喷盒与抽汲绳该如何实现完全动态密封呢?望着静谧的夜空,这个问题一直在他脑袋里纠结。仿佛鬼使神差一般,他想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灵感瞬间迸发——围堵不行,疏浚行不?他摁灭烟头,回到厂房,启动电焊机,连夜开始加工。又是三天三夜!经过不断试验、改进,一个新型抽汲防喷盒出炉了。

    6月27日,谭文波在厂房做新型防喷盒的试压和动态模拟试验,所有参数合格!但谭文波心里很清楚,现场才是大考。

    6月28日,百34井。紧盯着快速上提的抽子,谭文波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七八分钟后,他亲眼见证了成功的那一刻:抽出的油液没有一滴落地,完全达到了环保要求。

    不断摸索不断钻研

    其实,这样的创新之举,早已是谭文波的日常——

    2010年,谭文波对传统的电缆通井规程进行改造,新增打捞功能,使通井与打捞同时进行,一趟通井可同时完成两项作业;同年,他发现公司用的电车点火电压过高,易伤电缆,便对稳压器进行了改造,并在点火时采用独立稳压电源,大大提高了电缆使用寿命。

    2011年6月,谭文波选取报废电缆能用的部分长度进行铠接,然后再次投入生产,在提高应急能力的同时,实现了直接创效。不到一年时间,试油公司就在46井次中使用这项技术,节省成本130多万元。

    连续油管车排管、倒管作业非常费时,动辄好几个小时,听到同事们抱怨,谭文波便记在了心里。2011年8月,他利用捡来的材料和零部件,发明了连续油管液压助排器,直接将作业效率提高了30倍。

    2016年11月9日,水平井951727井液压桥塞的底座加装上了由谭文波研制的锥型引鞋,下至预定位置,成功座封!这次作业实现了试油公司小井眼水平井桥塞作业零的突破。

    不断摸索,不断钻研。十余年间,一系列革新成果陆续从谭文波的手中诞生——电动投灰工具、新型桥塞座封工具、油水界面计量仪等器具,他拥有了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了名副其实的“发明家”,同事也都习惯地称他为“油田诸葛”。

    坚定信念舍身忘我

    在谭文波所有创新专利中,最出名的、同时也是让他最终获得“大国工匠”称号的,就是地层封闭工具——桥塞座封。

    在这之前,地层封闭工具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动力依靠火药,不仅安全隐患大,而且处处受制于人。

    “耽误油田开发进度,那就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了,必须要有我们自主产权的技术。”谭文波想。他决心发明新的地层封闭工具,用电动液压替代火药作为动力,这就需要重新设计一套传动设施。

    然而,这种技术,在世界上没有先行人。

    查资料、拆解设备……那段时间,谭文波几乎天天泡在厂房里,通宵达旦已是工作常态。

    近4个月后,谭文波手工焊制出一个设备模型。

    它究竟能不能替代火工品?这就需要动力测试。

    这是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危险的挑战,谭文波心里没有绝对把握。他决定,自己先悄悄实验,用严格的数据检测结果说话。

    2013年初春的一个周末,趁着休息,厂区几乎没人,谭文波决定开始实验。

    对于这次实验的危险性,他一清二楚——设备的密封一旦出现纰漏,随着压力的增加,便会发生泄漏,一旦发生闪爆,冲击波会相当于半个火车皮砸在人身上,后果不堪设想……谭文波豁出去了,桥塞座封能否升级换代,在此一举。

    实验前,谭文波让门卫老杨远离场地,敞开大门。

    他在手机拨号界面上输入“120”三个数字后,郑重地将手机交给杨师傅:“你要是看到里面情况不对劲,就赶紧拨出去……”

    一切安排妥当后,谭文波启动了装置。

    30兆帕,50兆帕,70兆帕……

    当压力达到80兆帕时,装置仍安然无恙!

    成功了!

    2013年6月1日,动力设备第一次上井,一次成功,且效率大幅提高。第一代桥塞座封正式诞生了!

    “就像电动车代替了燃油车,这是历史性的变革。它彻底消除了火药在采购、运输、使用和储存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不但社会效益显著,还有力地提升了在国内地层封闭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当时有媒体这样报道。

    这些年,正是坚守着一颗初心,怀揣一份热情,让谭文波收获了一份份幸福。他想起了入党时,面对党旗宣誓的场景,也想起了把他引上石油路的父亲……

    “我没有辜负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也没有辜负一个石油人的使命,但我知道,我会坚持初心,脚步不停,始终行走在创新路上。”谭文波说。

    (参考资料:《谭文波:初心不改,一直在路上》《谭文波:从“技校生”到“大国工匠”》)

 

时间:2021-06-07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