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明:拳拳之心寄炼塔
刘红艳

    姓名:范惠明

    身份: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运行处处长

    感言:也许我够努力,但我并不一定比别人优秀,只是我履行了岗位职责赋予的责任。

    精彩瞬间

    ●他有一多半的时间,晚上都睡在办公室。他办公室文件柜后面的那张一米多宽的床铺,就是10年来最常休息的场所。

    ●开工方案的编写、人员操作的培训,他满脑子都是“高压加氢”。宿舍里,范惠明总是对着设计图纸一遍遍勾画,顺着流程线一条一条地走。

    ●凌晨时分,他接到电话赶紧从市区的家里往单位赶。一路上,把要处理的问题先在脑子里做一遍方案。直到处理完问题,他才发现,自己竟然忘了穿袜子。

    2021年的“五一”节前夕,范惠明请了假——回博乐看望母亲。原本10天的假期,最后还是在母亲的不断催促下、在他内心一个声音潜潜的呼唤中,提前两天结束了。

    然而,这是范惠明工作31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休假了。

    “不在厂区,不到装置上转转,我心里就不踏实。”范惠明讪笑说,这是因为自己心理素质不好……

    从初出校门风华正茂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儿,到历经磨练沉稳持重的企业生产运行管理者,不知不觉间,范惠明的整个身心都付予了巍巍炼塔。对他而言,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现有的40多套装置,就是他最可爱的伙伴,最亲密的战友,最无间的恋人……

    他离装置总最近

    2011年,与高压加氢装置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范惠明,开始走上生产管理岗位。先后担任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运行处副处长、处长。进厂区的门卫不知道换了多少波,但不管是哪个门卫,都认识他——“但凡装置有任何问题,第一个到场的总是他。”门卫师傅都众口一致地说。

    “难道范惠明能掐会算,知道装置会在什么时间出问题?”有人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赶到装置,是因为范惠明总是离装置最近——担任生产运行处副处长、处长10年的3500多天里,他有一多半的时间,晚上都睡在办公室。他办公室文件柜后面的那张一米多宽的床铺,就是十年来范惠明最常休息的场所。

    今年4月初,克石化公司工业水运行装置出现问题,原料水的质量受到了冲击,问题一反馈到范惠明,他立刻去了现场。

    此后的四五天,范惠明每天有一半时间都“泡”在装置上。虽然当时正赶上体系内审,工作千头万绪,他忙得不可开交,但即使这样,在他的精细统筹下,仍然能保证自己守在装置现场。

    只有在装置区,他才觉得内心无比踏实。

    定把工艺“吃”深透

    目前,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共有三套高压加氢装置,可以说,每一套装置的筹建到开工,无不凝结着范惠明的智慧和心血。

    1999年初,在重整车间有过临氢系统工作经验的范惠明,被抽调参与I套高压加氢装置建设的前期筹备。

    “要干,就一定要干好。”当领导把任务交给范惠明时,他的想法只有一个。

    然而,建设环烷基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这在中石油建设工程史上也是首次。且不说先进的工艺操作技术,仅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就让人望而却步:三段加氢工艺,170多公斤的反应压力,组合式压缩技术,汽轮机驱动的高压进料泵,几十个装置应急自保连锁系统,上百个安全阀、上万个流程节点……想开好这样一套装置,难度可想而知。

    “一定要征服它。”范惠明决定先从技术上充实自己。

    “打铁先得自身硬。作为一名车间领导干部,自己的技术必须要过硬。”范惠明说。

    2000年初,作为车间副主任的范惠明与高压加氢装置开工人员一同到金陵石化学习,随身携带的流程图纸,成了他行李箱里最宝贵的东西。休息时,其他人会到附近转转,但却从来不见范惠明的身影。开工方案的编写、人员操作的培训,他满脑子都是“高压加氢”。

    宿舍里,范惠明总是对着设计图纸一遍遍勾画,顺着流程线一条一条地走。他不是简单地强制机械记忆,而是习惯逆向思维,一块压力表的安装位置、两个相同单向阀的不同走向等,这些在一般人看来很正常的流程设计都会让他停下来,思考半天。

    他要“吃透”这套装置。

    慢慢地,装置的流程犹如一幅画,在他脑海里愈来愈清晰。

    “即使装置上的一条仪表引线,他都能准确地说出具体的引出部位。”

    参与I套高压加氢装置开工的“元老们”,说起范惠明的水平,都叹服不已。

    果断处置排风险

    按照“十一五”规划,2003年克石化公司要建成国内最大的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基地,II套30万吨/年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建设由此提上日程,时任车间主任的范惠明又一次成为新建装置的开工负责人。

    虽然两套高压加氢装置在工艺原理上相同,且车间大部分操作人员具有I套高压加氢的开工经验,可是II套高压加氢引进的是全套国外技术,尤其是在装置催化剂的使用上,采用的是国际上当时最为先进的催化剂。

    “II套装置在开工环境条件、原料指标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为苛刻。”范惠明心里清楚,这套装置的建设和开工,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

    2007年5月,II套高压加氢装置进入开工试车阶段。气密、装填催化剂、水联运、油运……一个个开工节点如链条上紧密连接的丝扣,一环套一环,在范惠明的日历上详细记着每一天按着开工步骤进行的工作进度。I套高压加氢装置要保证正常生产,II套高压加氢又要进入开工试车。班组员工从四班两倒,改为四班三倒,范惠明干脆住在了办公室,一天24小时“守”着装置。

    开工最紧张的时段,连续一个月,他都没有回过家。

    在装催化剂时,他第一个到30米深的容器中进行危险气体检测。

    抢险时,他临危不乱,面对高压换热器一处高压注水阀门的焊口刺裂,果断决策,切断流程、泄压隔离,有序指挥……

    当装置问题处理完成时,最初发现的1厘米左右的小裂缝口,在170多公斤的操作压力的冲击下,仅两个小时,特制的钢制阀门裂缝已被撕裂至10厘米的长度。这让现场的人员唏嘘不已,然而,范惠明却临危不惧,果断切断气路。

    安全与危险仅一步之遥,懂行的人都知道那一刻有多危险。事后有人问他,你害怕吗?

    “没时间考虑害怕。”范惠明说:“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在危险的时候冲在前面,这才是一个党员的本分。”

    忘我是一种境界

    II套高压加氢装置生产的轻润、中润、重润等各类产品都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结果好得超出预期。当看到白色的高档润滑油从取样口缓缓流出时,范惠明长舒了一口气——一种前所未有的体会在他内心升腾。

    2011年,范惠明担任生产运行处副处长,2014年起担任处长。作为克石化的中枢和指挥部,他深知这个岗位的重要性。

    “平均每天15000多吨的加工量,任何一个指令的变动都会对全厂的生产造成影响。一个错误的指令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范惠明说。

    每天8点半,他准时进入工作状态——从全厂生产运行报表上获取信息,对各装置MES上的生产动态做了解……肩负的责任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2017年9月5日上午11点,由于电网故障,克石化公司30多套主体装置停电,水、供风、供氮等公共系统瘫痪,这是公司20多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停电。范惠明和公司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到厂区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各单位的负责人、技术人员和操作骨干也以最快速度向各生产装置集结,启动停电应急预案。

    范惠明神经紧崩,但头脑清晰,从对讲机里发出一条条指令。一个小时后,供电恢复,全厂各装置随即进入恢复开工状态,整个应急处置和开工过程,未发生任何安全、泄漏和污染事件。

    2018年11月25日和12月1日,两场大风在凌晨4点不期而至,全厂大面积停电。范惠明在现场沉着指挥,20分钟内协调各装置安全稳妥停工,恢复供电后,先恢复公用系统,检查确认后,指挥各装置一一开工。

    只要工作起来,范惠明就处于这样一种完全忘我的状态。

    一次,正值寒冬时节,一个装置出了问题,范惠明凌晨时分接到电话赶紧从市区的家里往单位赶。他一边开车,一路上把要处理的问题在脑子里做好方案。直到处理完问题,他才发现,自己竟然光脚穿鞋,忘了穿袜子。

    参加工作以来,范惠明获得了很多荣誉——新疆油田公司炼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模范个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级和市级劳动模范,但他始终认为,也许他够努力,但这些荣誉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他多优秀,他只不过是履行了岗位职责赋予他的责任。后来,他便主动向单位提出,在分享成绩和考虑荣誉的时候,最好绕开他,或者,干脆把他忘记。

    “但一旦装置有情况或他人有需要,我希望,自己会是第一个被想到的那个人。”范惠明说。

 

时间:2021-06-0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