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逼出新观念, 市局党委大刀阔斧深化改革
刘奎

1998年主体完工的友谊大桥是当时疆内唯一的斜拉桥,见证了市局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本报资料图)

    1996年12月10日,市局党委七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因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克拉玛依即将迎来一场改革的风暴。

    会议讨论通过了市局《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总体方案》。方案直面现实,直击痛点,就是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解体企业内部存在的“小而全”“大而全”的顽疾,大刀阔斧深化改革。

    危机逼出新观念

    让市局党委下决心把刀挥向自己的,既有自身存在的沉疴痼疾,又有外部面临的惊涛骇浪,还有自上而下不可阻挡的滚滚风潮。

    所谓沉疴痼疾,是指长期以来,市局采用的“小而全”“大而全”组织结构模式,主辅不分、管理层次不清晰、机构臃肿、冗员过多,导致成本高、效益差。

    所谓惊涛骇浪,是指1998年6月1日,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从此,各油田必须自己承担价格的风险。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国际原油价格由1997年的每桶20美元左右跌至每桶10美元左右。

    所谓滚滚风潮,是指1998年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石油、石化两大集团重组,实现了政企分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为一个纯粹的企业,失去了行政管理职能。这就意味着,以后各油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它再也无法采取行政手段来加以保护了。

    在外侵内蚀下,摆在市局党委面前的,是一盘复杂的棋。

    1998年一季度,管理局油品销售每天比以前少收入1000万元,原油回款率由1997年同期的98%下降到了48%。

    1998年,管理局全年销售收入比1997年减少了20亿元,比计划减少了34.5亿元,一度无钱发放工资。

    1999年1月,国际油价仍只有11美元/桶,而管理局全年预算的基数是12.5美元/桶。如果油价不回升,全局将出现巨额亏损。

    ……

    棋局再复杂,也要下下去。每走一步,如何走,都事关成败。退后一步是山重水复,往前一步是柳暗花明。

    危机逼出了新观念,市局党委决心带领全体人员,破除阻碍发展的旧体制旧观念,在全局范围内深化改革,以更新更先进的观念和方式破解困局,走向新生。

    解体“小而全”“大而全”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出售等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这为市局党委解体“小而全”“大而全”指明了方向。

    市局党委七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讨论通过的市局《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总体方案》提出:两年内全面解体内部“小而全”机构,为解体“大而全”机构创造条件,二十世纪末形成以“油公司”为核心的现代企业集团。

    1998年初,市局党委抽调近百名工作人员组成7个工作组,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制订了市局党委《关于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下属企业(单位)改制有限责任公司的办法(试行)》及《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中小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

    这些文件,是解体“小而全”“大而全”的纲领性文件。

    纲举则目张。在市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推动下,改革的步子迈了出去。

    1997年6月,分散在各单位的治安队从原单位分离出来,成立了管理局治保中心,对各单位要害部位治保工作实行甲乙方合同制。

    1998年,管理局开始对生活系统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石油管理局及下属单位,都有各自独立的生活服务体系。这些体系内部冗员多、成本高、效益差,是“小而全”的典型代表。在一年多时间里,石油管理局把生活服务系统从主业中剥离出去,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使之成为市场主体。

    1998年4月6日,管理局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成立,局属46个单位53个退休管理站及活动场所全部从原单位剥离,交由退管中心集中管理。

    在市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管理局积极与市政府协商,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1997年起,稳步推进政企分开工作。在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慎重地实施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将原属石油企业管理的居委会、幼儿园、中小学、医院、保健站、环卫绿化等单位成建制移交市政府管理。

    除党群系统仍按现行体制运行外,行政系统按照“凡是市局合署办公的、先划清隶属关系、人随业务走”的原则,先后将技术监督、卫生管理、卫生防疫、人防、环境监测、人才劳动力市场、教育行政管理、文化团体等移交市政府管理。

    政企合一性质的外事侨务办公室、环境保护局、公安局、教育局、体育局、人才劳动力中心、文联、教学研究所等,全部移交给了市政府。

    通过解体“小而全”“大而全”,实行政企分开、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为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石油职工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了市场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

    石油重组“剥皮抽芯”

    199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出台。

    1999年2月9日至10日,市局党委召开七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做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实现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改制”的决定。

    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部署,1999年6月16日,管理局企业重组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成立。6月18日,市局党委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传达贯彻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安排管理局的重组改制工作。7月23日,市局党委召开领导干部大会,戴明梓局长宣读集团公司《关于对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方案的批复》。

    10月6日,市局党委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闫三忠代表集团公司在大会上宣布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和新疆油田公司两套班子。谢志强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唐健任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按照集团公司重组改制方案,管理局的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采输销售和相关的科研业务划入新成立的新疆油田公司,位于南疆泽普的石油石化单位划归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其余业务继续留在管理局。

    11月17日,市局党委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新疆石油管理局机关机构改革方案》和局机关、油田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干部任免名单,完成管理局向油田公司机关及附属单位人员的划分工作。

    2000年1月1日,重组后的管理局与油田公司正式分开运营。

    与此同时,独山子石化公司和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先后从新疆油田公司划出,成为股份公司直属地区公司。

    通过专业化重组,市局党委把依附在油田主业上的行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掉,最后只剩下“洋葱”的核心——油公司。

    “油公司”体制的基本确立,使得油田公司和石化企业可以轻装前行,从此驶向发展的快车道。

    经历阵痛“破茧成蝶”

    重组,意味着新疆石油局将从一个特大型油气生产企业变成一个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从一个从事主体产业的企业变成一个从事辅助产业的企业,从一个分配市场工作量的企业变成一个开发市场工作量的企业,从一个处于甲方地位的企业变成一个处于乙方地位的企业。

    重组,意味着新疆石油局几十年来积累的四分之三的优质高效资产和四分之一的人员划入了油田公司。而社会负担重、富余人员多、企业素质差、资金缺口大将成为新疆石油局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难题。按1999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当时预计管理局2000年将出现15亿元的资金缺口。

    无论是被剥了的“皮”还是留下的“芯”,都感受了剥皮般的阵痛——

    1999年,管理局各单位所管的居委会、自行车棚、环卫队、绿化队、4所中学、23所小学、27所幼儿园、24个少数民族活动室全部移交给市政府管理。

    全管理局各单位的生活、运输、医疗、供热、房产、技术监测等部门与原单位脱钩,实行专业化管理。

    1999年5月8日,管理局第一家改制企业挂牌。到年底,全局已有94家生活服务、多种经营企业申请改制,正式改制运营的已达55家,共分流职工五千多人。

    ……

    然而,更新了观念,实行了新的体制机制,经历了阵痛之后,最终迎来的一定是破茧成蝶——

    2000年1月27日,市局党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发布:1999年,管理局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044万吨,三级储量合计超过3亿吨,在集团公司各大油田中名列第一;生产原油906.2万吨,比上年净增35万吨,增幅在集团公司各大油田中名列第一;全年实现利润6.16亿元,在集团公司各大油田中名列第四;职工人均月工资465.35元,增幅创历史之最。

    (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克拉玛依市简史》2.唐跃培《危机逼出新观念——对我局在金融风暴中求生存求发展之路的回顾与思考》3.袁舟滨《克拉玛依演义》)

 

时间:2021-05-20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