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党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刘红艳

    姓名:张毅

    身份: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感言:在克拉玛依还荒无人烟的时候,我就来到了这里,看到石头蛋子都觉得亲啊。如今的克拉玛依变得这么美、这么好,我就更舍不得离开喽!

    精彩瞬间

    ●整体解剖地震技术真的要立足自我提高慢慢搞?张毅不甘心。“哪怕我们自己掏钱,也应该引进。”他果断拍了板。

    ●其实,这样做的潜在风险,张毅不是不清楚,但他认定了一条:这件事,确实对国家有好处。“我没有把钱装进腰包,有什么问题,我来承担!”张毅说。

    ●我这一生,党组织让我干啥,我就干啥,直到生命终结也无怨悔!

    1951年9月,25岁的张毅从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志愿来到祖国西部的克拉玛依参加油田开发建设,到今年已经整整70年了。

    从实习工程师到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张毅不但见证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建设和发展过程,还几度推波助澜、提前预见,做出了事关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命运的关键决策。克拉玛依市原政协副主席、致力于新疆油田开发史研究的王连芳用“劳苦功高,德高望重”八个字评价他。“克拉玛依1990年以前的油田和城市建设,都有张毅的贡献。”王连芳说。

    退休后,张毅本可以去乌鲁木齐、北京生活,但他还是笃定地选择了克拉玛依。

    “在克拉玛依还荒无人烟的时候,我就来到了这里,看到石头蛋子都觉得亲啊。如今的克拉玛依变得这么美、这么好,我就更舍不得离开喽!”

    95岁高龄的张毅,只要谈及克拉玛依,就难掩衷爱之情,眼里闪烁着欣喜的光彩。

    志愿来到大西北

    张毅是第一批国家统一分配到新疆的大学生。

    1951年,毕业于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系的张毅来到北京等候国家的统一调配。

    在工人文化宫(太庙),张毅和其他大学生一起接受中央领导的集中培训,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朱德说:“祖国大江南北一片欣欣向荣,大西北辽阔的疆域期待着你们去开发、建设,盼望着你们去发展、壮大!”

    听完朱德的讲话,他深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去边远地区工作的信念,而新疆成为他的首选。

    “大家都想来,包括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但在专业上,我占的优势很大啊。”说到这里,张毅哈哈大笑。

    半个多月的集中学习后,张毅如愿以偿,和另外6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新疆中苏石油公司。在乌鲁木齐,他和同学们接受了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的动员,随后前往新疆中苏石油公司所在地——独山子。

    基层锻炼收获大

    一开始,张毅被分配到钻井队,捞泥浆沙子、搅拌泥浆、打扫井场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张毅把“大学生”的标签放到身后,干起活来特别卖力,因为他知道,在施工场所,不管有多高的文化程度,谁的技术最高,谁就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在钻井队当工人的那段经历,不但培养了张毅对基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基层劳动者,必须和别人配合才能完成工作。只有每个人把自己手上的工作一丝不苟地做好,才不会影响下个环节的工作。

    后来,在张毅全面主持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工作后,就通过石油局党委做了一项硬性规定:所有新分配到管理局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要到对口专业的基层单位车间或班组劳动实践一到两年。

    “这不仅是让他们熟悉生产流程和环节,关键是要通过基层锻炼,培养出他们对待工作认真、对工人有感情、能够互相协作去完成工作的基本素质。”张毅说。

    在独山子当工人期间,井队的司钻、副钻、钳工和主任柴油机工,都是苏联人,当时的中苏石油公司生产技术处处长、苏联人米哈伊洛夫每天下班后,就组织新分来的大学生和其他中方人员学习钻井技术。

    “他不但给我们讲技术课,还给我们布置作业,并坚持批阅我们的作业。”张毅回忆说。

    在苏联专家的培养和锻炼下,他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钻井工程师。苏联专家严密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待同事真诚无私的态度,对张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的工作作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决定了我以后工作思维方式的形成。”张毅说。

    “自掏腰包也要干”

    随着黑油山“一号井”的出油,围绕克拉玛依西北缘是个大油田还是“小构造”,新疆石油公司苏联专家中产生了两种对立观点。后来,石油部部长助理康世恩带领石油部专家组通过现场深入调研后果断拍板,肯定了克拉玛依是个大油田,并在克—乌大断裂带上全面部署了“撒大网、捞大鱼”的勘探战略,这在中国石油勘探历史上是一次认识上的大飞跃。

    这件事,对张毅触动很大。他知道,要实现整体解剖,地震技术是关键。但当时,克拉玛依的地震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很落后,如果要全套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几千万元的外汇资金从哪里出?

    这时,有人提出要立足自我发展。1980年,石油局刚刚成功开发了百口泉油田,克拉玛依的原油年产量已经上到了400万吨以上,老区稳产工作也很重要。

    整体解剖地震技术真的要立足自我提高慢慢搞?

    张毅不甘心。

    “哪怕我们自己掏钱,也应该引进。”他果断拍了板。

    做出这样的决定,且不说会得罪人,而且风险也大,再说当时钻井队的设备也跟不上勘探的需要。但张毅坚信,克拉玛依油田要实现长远的大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大勘探区块,勘探优先发展是带动克拉玛依油田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棋。

    于是,从1980年开始,新疆石油管理局不失时机地引进了法国地球物理总公司地震队和1726地震解释中心,并组建了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测井研究所,提高了石油局勘探技术的整体水平。

    “事实证明,1982年以后我们两三年内拿到的勘探储量,是1982年以前所有勘探探明储量的一倍以上。”张毅回忆说,“当时,我们每年对地调处的投入都是好几千万元,再加上给银行还贷,在克拉玛依油田的一些基础工作投入的资金的确是少了,这让一些领导和采油单位对我有意见。但我坚信,优先发展地震勘探技术,没有错!”

    “有啥问题我来担”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张毅敏锐地意识到,石油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管理局不能光一头扎到勘探开发中,应该发展下游,进行深加工,向石化行业进军。

    从这一年开始,克拉玛依大规模扩建独山子和克拉玛依炼油厂,为西北最大的乙烯工程最终落户独山子奠定了基础。

    但乙烯工程的上马却历经波折。

    乙烯工程开始时,张毅和独山子炼油厂厂长杨生汉写了项目报告,但报告被打了回来。

    “我不死心,杨生汉也不死心。”张毅说,“如果等到项目批准了,再开始培训人,黄花菜都凉了。”

    工程未动,人才先行。尽管项目尚未完全获批,他还是采纳了杨生汉的建议,提前招了两届高中毕业生,将他们先送到大专院校培训,再送到几个正在建设的乙烯项目实习。

    其实,这样做的潜在风险,张毅不是不清楚,但他认定了一条:这件事,确实对国家有好处。

    “我没有把钱装进腰包,有什么问题,我来承担!”张毅说。

    “现在独山子建起了1000万吨的炼油,100万吨的乙烯,这在全国都是顶大的!如果当时不搞乙烯,光搞炼油,那独山子老百姓就苦了,对克拉玛依的发展也将是很大的损失。”张毅不无得意地说。

    当好“配角”无怨悔

    1997年,张毅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他仍然觉得,作为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不能退岗,只要干得动,就要为克拉玛依做贡献,于是便在克拉玛依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担任了工作。2002年,市关工委机构调整,他开始担任主任一职,至今没有“退休”。

    虽说是“义务劳动”,但即使是“配角”,张毅仍然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当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民族团结的播种人、成长路上的护航员。

    有一年,在张毅的组织下,克拉玛依市学雷锋活动现场会在一所幼儿园召开,会议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张毅在现场会进行了讲话。

    “讲话稿是他自己写的,写完后还请我校对了一遍。”老朋友王连芳笑着说,张毅的讲话很具前瞻性,在脑海里早已有了清晰的思路,这得益于他每天不少于两小时学习,读书、看报,每天雷打不动。

    “关工委的工作是抓重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就是重点,而这两条,都可以通过学雷锋活动来体现。”2021年3月,在学雷锋日到来时,张毅在关工委的一次例会上这样安排近期重点工作。

    去年11月,张毅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全疆仅此一人。

    “我已经95岁了,可以说,我亲眼看见了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了克拉玛依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得的幸福。”

    张毅说:“是党培养了我,我最感谢共产党。我这一生,党组织让我干啥,我就干啥,直到生命终结也无怨悔!”

 

时间:2021-05-1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