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幸福抒怀】小滋小味里的热辣生活

  红辣椒、胡萝卜、长豇豆、圆包菜……开启了热辣的“腌菜盛会”。

  218国道穿过伊宁市英也尔镇。站在交通要道上,英也尔镇车流人流不息,公路两旁的店铺成为往来客商交流信息的场所。

  今年49岁的马刚,是英也尔镇六七段村的农民。他聪明勤快,农忙时扑在庄稼地里,农闲时在镇上做点小生意,一家4口人的日子平静富足。

  几年前,马刚在218国道旁搭起凉棚,售卖自家晾晒的杏干。伊犁的杏干也叫吊树干,肉厚核小,国道来往的车辆多,他的杏干不愁卖。

  看到村里有不少村民发愁吊树干卖不掉,马刚打起了电商平台的主意。通过电商平台,吊树干的销路越来越好,马刚认识的生意伙伴也越来越多。有的客商通过他,不仅收购吊树干,还采购当地的蔬菜水果,马刚成了镇里的能人。

  率真热情的马刚经常留外地客商在家吃住。没想到有一天,早餐桌上的一碟小菜,为村民开启了致富路。

  伊犁人的早餐标配,通常是热乎乎的花卷、奶茶以及一碟自家腌制的小菜。没想到客商吃了一口腌菜,直赞太好吃了,还说要买点带回去。

  马刚笑着说:“自家腌的菜没啥稀罕的,本地女人们都会腌。”

  北疆冬长夏短,在过去运输不便、蔬菜大棚尚不普及的年代,人们总要在入冬前囤菜,以便捱过长达5个月的冬季。对妇女们来说,不在入冬前囤点菜,心里就不踏实。囤冬菜分储存和腌制两种方式,圆包菜、土豆、萝卜放入菜窖,白菜、豇豆、黄瓜、莴笋等腌进菜缸。

  吃过了早餐,马刚准备带客商到村里逛逛,恰好看到自家媳妇在腌菜。伊犁人偏爱吃腌酸白菜。大白菜洗净控水后,放在大缸里码齐,每码一层菜就撒一层大粒盐、辣椒面和茴香。最后,再用一块石头压实,静等发酵。

  客商看了后对马刚说,你家的腌菜味道真不错,原产地的好食材,可就地加工。城市人好这一口,做好了不愁没销路。

  这番话启发了马刚。他想,村里的妇女个个都会腌菜,如果在口味上做一些研发和创新,打出伊犁味道的牌子,说不定会畅销呢。

  2019年4月,马刚领着40余户村民,创办了众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200多平方米的加工车间里有消毒室、包装室和腌菜室,采取“合作社+农户+订单+分红”的经营模式,提前预订、成片收购、统一加工、集中销售,申请注册了“疆麦郎”“老东干”两个商标,将村里的农产品统一包装,打出地方特色品牌。

  到了树叶微黄的季节,红辣椒、胡萝卜、长豇豆、圆包菜……开启了热辣的“腌菜盛会”。

  制作腌菜不耽误照顾家庭,还有稳定收入,村里的妇女抢着干。不到半年,合作社优先解决了本村125个妇女灵活就业,当季腌制的100余吨腌菜在伊犁市场销售一空。

  35岁的马兰芳是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位员工,她家曾是困难户。因为穷,她在村里抬不起头。马刚说工作最积极的就是她,她把腌菜车间当成自己的家,收拾得干净不说,一根菜叶子都不浪费。当年,她当上了车间组长,年收入超过3万元,全家搬进了安居房。

  41岁的如克亚是有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自从到合作社上班后,再也不是愁眉苦脸的模样了,洗菜切菜的活儿抢着干。如今,两个孩子成绩不错,她准备在新学期来临前,给孩子添置一台新电脑。

  马刚带领这群靠双手创造新生活的妇女,用自己种的蔬菜腌制家常腌菜,既为寻常百姓家提供了“平日之所需、生活之点缀”,也让自己过上了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今年元旦前夕,马刚订购的一批食品包装刚运到,100多吨腌菜等待分装发售。去年夏季已销售150吨吊树干,如果再加上这批腌菜的收入,合作社去年的收入将超过300万元。

  新的一年,马刚有很多规划:准备筹建冷库,以扩大腌菜生产规模;代销本地鲜果、干果的业务“版图”需进一步扩大;与客商签腌菜进各大商超的合同……虽然整天忙前忙后,但只要不外出,他每天都会到车间检查,把紧腌菜质量关。

  他说,要把本地腌菜打造成为具有乡土记忆的佐餐小菜,把品牌做大,推广到全疆。

  无数小家,合为大家。小滋小味,大有可为。(张惜妍)

时间:2021-01-13    来源:
返回主页